精神病司法鑑定結果有哪些法律依據

來源:法律科普站 8.21K

精神病司法鑑定結果有哪些法律依據

隨着精神壓力的增大,一些朋友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並且人數也在逐年增加,精神病也是需要鑑定的。對於精神病司法鑑定的結果,在涉及法律問題和法律案件的過程中要想被認可和採納,是需要一個客觀的認定手續和材料。那麼精神病的司法鑑定結果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將介紹一下精神病司法鑑定結果的相關內容。

一、司法精神病鑑定的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13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鑑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事訴訟法第6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行政處罰法第26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

二、司法精神病鑑定的結果

司法精神病鑑定的目的,在於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判斷有無責任能力。對精神病的鑑定首先是從臨牀精神病學的基礎出發,全面檢查分析,確定有無精神病,同時從法律的角度確定犯罪時的精神狀態及嚴重程度和它與犯罪的因果關係兩方面考慮,具體判斷標準如下:

1、是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一個人雖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認自己行為的能力,還是要負相應的刑事責任。

2、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即雖可能有辨認能力但喪失了控制能力,其行為已無法受到主觀意識的支配和控制。

3、是必須是在發生危害行為的當時處於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狀態。

4、是在精神疾病的間歇期或是疾病緩和期出現危害行為的,因其精神活動已恢復正常,即不能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5、是處於智能缺損狀態,即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狀態,應當在一定程度上負刑事責任。

以上內容介紹了和精神病司法鑑定結果有關的主要內。對精神病進行司法鑑定,也是為了保證司法的公正,保證精神病患者的利益不受損害。一個公平公正的精神病司法鑑定的結果是司法公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法官判案、律師辯護的有力證據。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和精神病司法鑑定有關的知識,更多相關問題您可以諮詢本站聊城律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