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侵犯版權怎麼處理的?

來源:法律科普站 1.91W
被侵犯版權怎麼處理的?

一、被侵犯版權怎麼處理的?

1.自行協商。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調解。雙方可選擇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人民調解委員會、律師等雙方信任的機關或者個人來主持調解;

3.仲裁。雙方當事人可以根據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4.民事訴訟。發生著作權糾紛後,如果雙方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不願意調解協議或是調解後反悔的;而且當事人沒有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對嚴重侵犯著作權並已經構成犯罪的侵權行為,著作權人可向有關部門報案或控告,由有關機關提起公訴,著作權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四條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因此受到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難以計算的,可以參照該權利使用費給予賠償。對故意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給予賠償。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權利使用費難以計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二、侵犯版權應該如何處罰

需要看侵犯的具體是什麼型別的版權。有可能會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處罰。行為嚴重涉嫌犯罪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1、 民事責任軟體著作權是一種民事權利,侵犯軟體著作權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 承擔民事責任的侵權行為:

(1)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2)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3)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的署名的;

(4)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5)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6)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3、承擔民事的方式: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其中賠償損失是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如果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法院可以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以下的賠償。

4、 訴訟前的保全措施:追究民事責任,除了軟體著作權人和侵權人自行協商解決或者通過第三方調解解決外,主要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為了保障軟體著作權人有效地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有以下幾種訴訟前的保全措施:

(1)證據保全。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在訴訟前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根據有關司法解釋,著作權糾紛案件一般由各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2)行為和財產保全。軟體著作權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權利人可以在提起訴訟前,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部門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5、行政處罰。對於一些損害公共利益的侵權行為,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給予行政處罰。給予行政處罰的侵權行為:

(1)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資訊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

(2)複製或者部分複製著作權人的軟體;

(3)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資訊;

(4)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

(5)轉讓或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

6、 行政處罰的方式:行政處罰的方式主要包括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銷燬侵權複製品,罰款,沒收用於製作侵權複製品的材料、工具、裝置等。對於已給予行政處罰的侵權行為,權利人還可以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目前,除國家版權局外,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都設立了版權局,部分地市也設立了版權局。國家版權局負責處理重大侵權案件,各地方版權局負責處理其他侵權案件

7、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複製發行計算機軟體,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版權被侵犯需要按照實際的情況進行處理,可以要求對方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沒收非法所得,具體怎麼處罰需要看侵犯的具體是什麼型別的版權,有可能會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處罰,如果行為的情節特別嚴重涉嫌犯罪的,應當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