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如何?

來源:法律科普站 2.56W

在城鎮化進程中,必然有一些農民會失去土地,而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質資料,沒有了土地上的收益,農民的生活就很難得到保障。爲此,很多省市推出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透過將失地農民納入社保體系,實現對養老方面的保障。那麼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如何?下面本站小編就爲您詳細介紹。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如何?

一、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如何?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金待遇對於男性年齡在60週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週歲以上的失地農民,地方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每年養老保險金水平,按15年期限,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資金用於養老保險費用的支付,個人不負擔繳費。從失地的當月起,開始領取養老保險。

對於男性年齡在45-60週歲之間,女性年齡在40-55週歲之間的失地農民應加入到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項目中。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與失地農民實際年齡之間的差額即爲實際繳費年限。每年所需繳納的費用由政府,集體,個人三方共同承擔。政府負擔的部分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再加專項的財政撥款,集體承擔部分從土地補償費和集體經濟積累中提取,失地農民個人繳納的部分每年定期自我支付。具體比例要合理,政府出資應在50%以上,集體出資應在30%左右,個人出資在20%左右,堅持政府保障爲主,個人保障爲輔的原則。失地農民達到繳費年限後,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

二、哪些失地人員不在失業保險參考範圍內?

因非依法徵地導致失去土地的人員不屬於失地農民範圍;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但所承包土地被其出租、轉租者也不屬於保障範圍;失地農民被錄用爲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軍入伍後轉爲軍官、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也不在保障範圍。

三、辦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是怎樣的?

由於各地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不同,繳費額度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的失地農民的繳費標準:

被徵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按每年100元至800元的繳費檔次,由個人選擇其中一檔乘以折算後的繳費年限,計算個人應繳費總額。被徵地農民選擇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以徵地時上年度起歷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作爲繳費基數,按20%的費率乘以折算後的繳費年限,計算應繳費總額。

區(市、縣)人民政府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被徵地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記載的承包土地數量爲依據,根據實際失地比例承擔一定數額的費用。全部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爲被徵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最高繳費檔次乘以補繳年限計算得到的應繳費總額的60%;部分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爲應繳費總額的60%乘以實際失地比例。

由此可見,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是對失去土地農民的一項重要保障,其繳納由政府、集體和個人共同承擔,其中農民繳納的比例最少。農民在達到一定年齡後就可以每月領取養老金,享受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這裏有一點需要強調,不是所有失去土地的農民都享受這個待遇,像土地出租者、轉租者都不符合條件。以上就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內容。本站有在線律師,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歡迎您隨時諮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