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贓構成什麼罪 - 判幾年

來源:法律科普站 3.03W

銷贓構成什麼罪?判幾年?


幫助他人銷售盜竊、搶奪等犯罪所得,即銷贓構成什麼罪?刑法規定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犯此罪判幾年?本文介紹了相關內容,歡迎瀏覽!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構成要件研究:

客體

本罪名在《刑法》分則中處於第六章第二節妨害司法罪中,因此,從一般客體來說,其犯罪客體爲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本罪的具體客體,有人認爲是“司法機關追索財物的正常活動”,也有人認爲是“司法機關查明犯罪證明犯罪的活動”。我認爲這兩者均不能涵蓋本罪的全部具體客體。一方面,犯罪所得及犯罪所得收益是案件的重要物證,能夠證明案件的事實及贓物去向,並印證犯罪分子的犯罪動機等,對於查明案件事實,證明犯罪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根據我國《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是司法機關應依法追繳的範圍,行爲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在客觀上給司法機關追繳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動造成了妨害,因此,本罪的客體應當是司法機關正常查明犯罪,追繳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動。

主觀

要求必須是一種明知,對於本罪的明知有兩個方面必須注意,一是明知的內容。應該是明知該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爲人知道該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時,就應當認定其主觀上是明知,而不要求行爲人必須明知該物品是什麼具體的犯罪所得,是如何所得,該物品具體是什麼物品,有何價值等。二是明知的程度。

客觀

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規定,本罪客觀方面包括“窩藏、轉移、收購、代爲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行爲。窩藏,是指爲犯罪分子提供藏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處所,有隱匿、保管的主觀故意。轉移,是指將犯罪分子搬動、運輸其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窩藏和轉移均要求其犯罪程度達到足以影響司法機關正常的查明犯罪、追繳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活動的程度,如在一個房間內的轉移贓物行爲不能構成本罪的客觀行爲。收購,主要是針對1992年兩高有關司法解釋中所說的“低價購進、高價賣出”的行爲,司法實踐中主要是針對以收購廢品爲名大量收購贓物的行爲,是指有償購入,然後再高價出賣的情況。要注意區別“收購”與“收買”的區別,收買是指買贓自用,其主觀上是一種貪圖便宜的心理,而不是故意妨害正常的司法秩序。代爲銷售,是指受犯罪分子委託,幫助其銷售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爲。對於本罪的兜底條款“以其他方法”,則應當根據其主觀故意及行爲是否足以影響司法秩序來進行判斷,其核心標準在於掩飾和隱瞞兩種效果。掩飾是透過改變物體的外部形狀的方式達到與原贓物相區別,而避免被司法追繳的目的;隱瞞則是透過隱匿、謊稱等方式,在不改變外部形狀的情況下,使犯罪所得及收益及於一種不爲人知的地點,避免被司法機關追繳。只要採取這兩類方法,達到了妨害司法活動的程度,則是本罪的客觀行爲。

主體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16週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但是從理論上講,本罪主體不包括上游犯罪實施人,即產生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爲實施人,而是幫助犯罪份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其他人。如果是上游犯罪行爲人實施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爲,則屬於在犯罪後對贓物的處理行爲,在刑法理論上叫後續行爲,爲此前上游犯罪行爲所吸收,不另行處罰。

量刑標準:

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條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爲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犯罪構成以及量刑規定,作爲銷售中介,在實踐中一定要十分注意,稍不留意就將構成刑事犯罪,承擔刑事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