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衆擾亂社會秩序罪情節嚴重的認定

來源:法律科普站 1.68W

聚衆擾亂社會秩序罪情節嚴重的認定

遊行示威的活動在每個國家都會發生,不管是出於什麼行爲,都要根據相關規定進行活動。對於國家或地方有組織的進行遊行活動,在相關規定中是被允許的。如果是自發聚集進行的活動,有可能會構成擾亂社會秩序犯罪。那麼聚衆擾亂社會秩序罪情節嚴重的認定條件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將帶來相關內容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一、擾亂社會罪情節嚴重認定的條件:

1、聚集的人數。本罪從立法本意來看,應當是人員比較多才能構成本罪,故人員必須是在5人以上。

2、時間的持續性。聚衆擾亂的時間規定1小時以上爲宜,因爲短暫的幾分鐘或十幾分種並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

3、擾亂了正常的工作、生產、營業、教學和科研。因聚衆擾亂導致受害單位的工作、生產、營業等無法正常進行。

4、具有打、砸、侮辱等惡劣行爲。過激一點的追償債務和吵鬧情形與本罪的惡劣行爲應當嚴格區別開來。

二、擾亂社會罪的界限

(一)本罪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爲的界限

兩者在表現形式上可能是相同的,都是擾亂了國家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兩者的主要區別是情節是否嚴重,是否使國家和社會遭受嚴重損失。如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是一般違反治安管理行爲,應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由於領導上的官僚主義,對涉及羣衆利益的事處理不當或者工作上的缺點失誤,以致引起羣衆鬧事、鬧學潮或罷工等,要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與聚衆擾亂社會秩序罪加以區別,對於借學潮、罷工之機,故意歪曲黨的方針政策,煽動羣衆,提出無理要求,破壞社會正常秩序,符合本條規定的,則構成本罪。

(二)本罪同妨害公務罪的界限

1、前者侵害的對象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後者侵害的對象是特定的國家工作人員。

2、前者是聚衆進行;後者可以是單個人進行。

3、前者不限於採用暴力、威脅的方法;後者採用暴力、威脅的方法。

(三)本罪與聚衆衝擊國家機關罪的界限

聚衆衝擊國家機關的行爲原本屬於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爲的一種,本法鑑於國家機關正常活動對於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將其單獨規定爲一罪。兩罪的犯罪客體不同。本罪客體是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正常活動秩序。聚衆衝擊國家機關罪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兩罪的犯罪對象不同,聚衆衝擊國家機關的犯罪對象僅限於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國家機關以外的其他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

(四)與聚衆擾亂公共場所、交通秩序罪的界限

本罪與上述兩罪的主體、客觀方面均十分相似,主要區別在於上述兩罪發生在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破壞的是公共場所的秩序;本罪發生在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所在地,破壞的是這些單位的工作、生產、教學、科研秩序。上述兩罪行爲人必須同時具有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情節,本罪毋須具有,實踐中往往由於有些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所在地本身處於或靠近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公園等公共場所,所以行爲人聚衆擾亂社會秩序時會造成公共場所秩序遭到破壞、交通秩序遭到破壞的後果;也可能在行爲人聚衆實施上述兩罪時導致這些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無法工作,造成嚴重損失。實踐中可以從犯罪目的着手加以區別。一般來說,本罪行爲人目的是直接針對特定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而上述兩罪行爲人並不以擾亂特定單位工作秩序爲目的,對於前一種情形應以本罪論處,造成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混亂的後果應作爲衡量情節是否嚴重的因索之一。對於後一種情形,如果行爲人主觀上構成間接故意、客觀上造成嚴重損失的,應按吸收犯處理,以本罪論處;如果行爲人對致使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無法工作,造成嚴重損失,主觀上屬於過失的,不構成本罪,但應將這一危害後果作爲量刑時的考慮因索。

聚衆擾亂社會秩序罪情節嚴重的認定條件是要根據具體的人數、行動時間以及具體的行爲活動內容認定的,如果認定爲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可能會面臨嚴重的處罰。希望大家不要參加這種擾亂社會秩序的活動,如果需要進行相關活動,請根據法律規定的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免造成嚴重的犯罪行爲。如果你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登入本站網站進行諮詢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