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詐騙罪的欺騙行爲

來源:法律科普站 2.07W
論詐騙罪的欺騙行爲

刑事犯罪是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消極因素的綜合反映,並且這種反映表現的領域和強度,與一個國家社會變革的深度和廣度密切相關。法律明文規定爲犯罪行爲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爲犯罪行爲的,不得定罪處刑。現代犯罪的類型有很多種,刑法中對於不同的犯罪情形以及類型都進行了相應的分類,刑事犯罪的種類很複雜。

精選律師 · 講解實例

論詐騙罪的欺騙行爲該怎樣理解,如何認定呢

論詐騙罪的欺騙行爲,表現爲向受騙者[7]表示虛假的事項,或者說向受騙人傳遞不真實的資訊。事項的虛假,既可以表現爲全部事項的虛假,也可以表現爲部分事項的虛假。虛假的表示既可以透過提出某種證據予以證明,也可以不提出任何證據“證明”。如果所表示的事項具有真實性,則不成立詐騙罪的欺騙行爲。詐騙罪中的欺騙行爲,必須是使他人(受騙者)陷入或者繼續維持處分財產的認識錯誤的行爲。如果行爲人實施了某種“欺騙行爲”,但其內容不是使對方作出財產處分行爲,則不屬於詐騙罪中的欺騙行爲。換言之,詐騙罪的“‘欺騙’行爲,是作爲取得財物、財產上利益的手段而實施的,故必須有使受騙者實施交付或者其他財產處分行爲的‘欺騙行爲’。因此,即使是使對方陷入錯誤的行爲,但如果不是使對方基於該錯誤實施交付或者其他財產處分行爲,就不能說該行爲是作爲詐騙罪實行行爲的‘欺騙’行爲。例如,欺騙他人,使其轉移注意力,並乘機取得其佔有的財物的行爲,由於不是透過其行爲使對方陷入錯誤並基於該錯誤實施交付或者其他財產處分行爲,不能說是詐騙罪的實行行爲,所以,不成立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1}欺騙行爲與受騙者的財產處分行爲之間具有因果關係,如果沒有行爲人的欺騙行爲,受騙者便不會基於認識錯誤處分財產。反過來說,如果對方知道真相將不處分財產時,那麼,導致對方處分財產的行爲便是欺騙行爲。因此,欺騙行爲的實質在於使受騙者陷入或繼續維持處分財產的認識錯誤並進而處分財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