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破壞商標如何處理

來源:法律科普站 2.11W

故意破壞商標的定義:

故意破壞商標如何處理

沒有經過商標權人的許可,將商標與商標權人的信息進行分割,導致不能確定該商品或者該商品所能夠提供的服務的來源,即構成了商標侵權。該罪主要是規範侵權人的行為,侵權人通常採用這個手段為 了達到降低成本,獲取不合法利益的目的;但是該法旨在保護商標權人的利益,保障商標商品的產品質量,同時也是為了保障商標商品的社會認可度。及時出現了產品問題,廠家也會進行自我處理,而不是不知來源而無法改善或者發現產品缺陷。

破壞商標罪其實是侵犯知識產權的一個表現

2015年我國某法院判定了一起商標侵權案件其類別就是以破壞商標罪進行判決的,事件主要成因是某糖果代理商,將自己私下購買的糖果分裝到代理的商品包裝內進行分裝銷售,最後被代理公司發現。開始案件沒有相關的判例可以借鑑而有所爭議,之後出於對商標侵權的深入解讀,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保障商標權人的權益,能夠體現出誠實守信原則,出於保障交易安全,商品質量,法院判決代理商侵犯了代理公司的權利。

所以商標侵權並不是僅僅為 了保障商品的質量,及時案件中的代理商所分裝的糖果質量優於代理公司的產品,但是其確實已經分割了商標與產品本身的聯繫,導致商品本身與商標不具有一致性。如果該商品廠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認可度,可能就是一次不明產品的缺陷導致其商譽嚴重受到影響,這些後果並不是任何人或者任何商家可以承擔的。

一般處理方式:

1、 如果產生的影響較小,同時其涉案的商品數量不多,代理商或者是商家發現以上情況可以直接與 侵權者協商解決,可以通過簽訂的違約條款進行賠償或者是根據相關的法律條款協商賠付;

2、 如果涉案的商品數量較多,雙方就侵權的賠償金額也可以進行協商解決,如果無法協商的可以由有關部門進行處理或者是訴訟至法院。一般具體的賠償金額需要根據銷售的數量或者是庫存的數量,以及造成的損失進行綜合判斷賠償的金額;

3、 因為侵權行為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侵權人應當承擔起賠償責任,沒有免責事由,如果侵權人只是銷售行為,那麼生產廠家也不會免責,承擔共同侵權的賠償責任。

4、 如果給被侵權人造成了社會影響,需要承擔消除影響的責任。

5、 如果該行為有侵權的其他商品,根據商品的性質進行區分處理。比如説其商品類別屬於食品,該食品是同類食品同時也是有自己商標的正規食品,但是其價值要比被侵權的商品價值低,那麼可以對該類商品記性折價或者是正價銷售;如果該商品是三無產品,無法核實商品的質量,且商品性質屬於食品,那麼可以將商品進行銷燬處理,以免繼續流通市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