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喝酒死了賠償多少

來源:法律科普站 5.78K
一塊喝酒死了賠償多少
一塊喝酒死了賠償多少
要看其他人是否存在過錯。



這個要分情況,若醉酒者死本身就是一個酒鬼,嗜酒如命,那醉酒死亡責任只能由其自身承擔;但若是在相關人員的宴請酒席中,醉酒人員沒有他人的勸酒行為,而完全是自身估計不足酒精中毒死亡,那也只能是酒醉死亡者的責任;若是同在一桌中,同桌或他桌人員相互勸其飲酒,系明知酒精過量會導致人員酒精中毒死亡而為之,那參與勸酒的人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了。

其法律責任有二:一是民事賠償責任;二是故意灌酒蓄意傷害,那就要承擔刑事責任了。

承擔“酒責”的幾種常見情況

①故意灌酒型。

曾幾何時,不少地方“酒文化”中形成了“不喝醉不夠朋友”的潛規則,於是,酒席間相互灌酒成為習慣。在灌酒導致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由於灌酒者明知過量飲酒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而仍然實施這種行為,因此造成損害後果發生的,可認定為直接故意的主觀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灌酒者應當承擔賠償的主要法律責任。

②放縱型飲酒。

“酒友”明知與其飲酒的人患有某種疾病或酒量有限或發現飲酒後的不良反映以及明知其它不良後果(如酒後駕駛)等,但仍不履行勸阻義務而與之對飲,對於該“酒友”的生命和安全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因而導致該“酒友”人身損害後果發生的,應認定為與受害人對飲的人具有間接故意的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對對飲者應區別不同情況責令其承擔1/3以上賠償的法律責任。

③不予救助型。

“酒友”之間因有“相約飲酒協議”的存在,雙方不僅達成了共同飲酒的默契,而且由於共同飲酒過程中相互之間距離最近,相互之間還具有最容易獲取和發現飲酒者是否酒醉以及是否有不良反應等信息的便利和特徵,從控制論和信息傳播原理的角度來看,同飲人之間對於發現有不良反應情況後,均具有及時通知、及時協助救護、及時照顧和幫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

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同飲人違反了這些義務的一項或幾項或所有事項而造成其他“酒友”人身損害後果發生的,應認定“同飲者”的行為對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原因力,“同飲者”應按照原因力的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