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清算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來源:法律科普站 6.26K

在我們進行破產清算的時候,是需要符合相關的條件纔可以進行申請的,否則是無法進行申請的。在這裏,我們也是有一定的破產清算的法律依據的。那麼,大家愛知道在進行破產清算的時候,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是有哪些嗎?接下來,小編會爲大家帶來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破產清算的法律後果。

破產清算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一、破產清算的法律依據

破產清算是指宣告股份有限公司破產以後,由清算組接管公司,對破產財產進行清算、評估和處理、分配。清算組由人民法院依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組織股東、有關機關及有關專業人士組成。所謂有關機關一般包括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政府主管部門、證券管理部門等,專業人員一般包括會計師、律師、評估師等。

《公司法》中的破產清算是指處理經濟上破產時債務如何清償的一種法律制度,即在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時,由法院強制執行其全部財產,公平清償全體債權人的法律制度。破產概念專指破產清算制度,即對債務人宣告破產、清算還債的法律制度。

要將公司的普通清算和破產清算區別開,它們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只規範普通清算。

可變現價值可以有兩種途徑獲得:一是利用資產評估價值確定可變現價值;二是隨着《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頒佈實施,對於歷史成本原則進行調整。透過計提八項減值準備引入可變現價值的概念,對於正確適用新會計制度的破產企業可以利用其賬面價值確定可變現價值。但在現實會計實務中,清算組成立時並沒有對企業的資產進行全面的資產評估,也就沒有評估值可以利用。由於新會計制度頒佈較晚且沒有全面強制實施,許多企業尚未採用新會計制度。因此,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後,首先應當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要求計提八項減值準備,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進行調整,然後可以利用資產賬面價值確定資產的可變現價值,以適應破產清算環境下資產計價原則的變化。

二、破產清算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一)債務人自破產宣告之日起停止生產經營活動。爲債權人利益確有必要繼續生產經營的,須經人民法院許可。

(二)破產企業從破產宣告之日起,即喪失對自己財產的管理權和處分權,其全部財產由清算組接管。債務人的銀行帳戶只能由清算組使用。

(三)破產企業未履行的合同,由清算組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

(四)破產企業的財產在其他民事訴訟程序中被查封、扣押、凍結的,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應當立即通知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人民法院予以解除,並向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辦理移交手續。

(五)企業被宣告破產後,人民法院應當指定必要的留守人員。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財會人員、財產保管人員必須留守。

(六)破產企業在法院受理案件前6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內,所實施的某些法律行爲無效,如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放棄自己的債權等行爲,均屬無效的法律行爲。 根據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38條,破產宣告後,債權人或者債務人對破產宣告有異議的,可以在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並在30日內作出裁定。

綜上所述,在我們進行破產清算的時候,是一定要遵循相關的破產清算的法律依據的,而且,我們在進行申請破產清算之後,是有一定的後果的,主要是表現在,債務人需要自破產宣告之日起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如果是繼續生產經營的,須經人民法院許可,而且喪失對自己財產的管理權和處分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