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合同違約也沒有放款構成違約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3.03W

不構成違約,違約的前提是違反了合同規定的義務。沒有簽訂三方協議,那麼合同就是不成立的,合同不成立則沒有規定的義務,故不存在違約。違約行為,是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行為。這一定義表明:

網貸合同違約也沒有放款構成違約嗎?

(1)違約行為的主體是合同當事人。合同具有相對性,違反合同的行為只能是合同當事人的行為。如果由於第三人的行為導致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對於合同對方來説只能是違反合同的當事人實施了違約行為,第三人的行為不構成違約。

(2)違約行為是一種客觀的違反合同的行為。違約行為的認定以當事人的行為是否在客觀上與約定的行為或者合同義務相符合為標準,而不管行為人的主觀狀態如何。借款合同中,借款人的違約情況是引起糾紛的主要原因,實踐中常遇到的借款人違反義務的情況有如下幾種:

(一)不按約定接受借款佔多數

借款人沒有按約定接受借款,應賠償貸款人因此而造成的損失。由於貸款人的損失實際上是利息損失,所以《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借款人未按約定的日期、數額收取借款的,應按約定的日期、數額支付利息。

(二)不按約定用途使用借款

借款人不按約定用途使用借款是一種違約行為,會損害貸款人的利益。如金融貸款合同中,某些貸款是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國家的信貸政策、國家的產業政策發放的,如果借款人不按借款約定用途使用借款,將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流於形式,最終影響經濟安全和國家經濟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也可能造成部分產業投資過熱,影響金融運作。因此,法律明確規定,借款人不按約定使用借款,給貸款人造成損失的應予以賠償。同時,貸款人還可以停止發放貸款、提前收回貸款或解除合同,體現了不同於自然人借款合同的強制性。

(三)沒有按約定支付利息

借款合同多為有償合同,借款人有支付利息的義務,如果借款人未按約定支付利息,則構成違約,借款人應承擔違約責任。這種違約責任主要是因拒絕償還利息所引起的。對於逾期期間的利息,能否計入本金計算複利,我國法律目前尚無明文規定,所以,只要不違反法律禁止的規定,對於逾期支付的利息應當可以計入本金計算利息。但公民之間的借款,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複利的,不受法律保護主要是出於權利義務平衡考慮。如果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複利的,其利率超過銀行同類同期貸款利率四倍的,超出部分的利息應當不予保護。

(四)沒有按約定期限償還貸款

借款合同明確約定還款期限時,借款人未按約定償還借款的有兩種情況。一是遲延還款,即借款人在約定的期限屆滿時未還款。借款人過期未還借款,勢必影響到貸款人的資金週轉,損害貸款人的利益,因此,借款人遲延還款的,應負違約責任。

隨着我國的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髮展,我國的民間借貸的數量也是在不斷的上升的,此時我們如果是作為民間借貸的當事人的話是需要注意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