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認定

來源:法律科普站 3.16W

1、罪與非罪的界限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認定

有無嚴重後果發生,是本罪與非罪行為的分水嶺。如果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或者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尚處於潛伏期,雖然可能佔用了一定的系統資源,但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均不構成本罪。這就是説,從這種高科技犯罪的特點上考察,本罪不存在預備犯、未遂犯和中止犯三種犯罪未完成形態。因為在沒有發生嚴重後果的情況下,認定行為人主觀方面的罪過形式存在一定的難度,容易將技術水平不高或操作失誤的行為作為犯罪來處理,可能擴大打擊面,同時也不利於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2、本罪與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界限

兩者的區別在於:

(1)侵犯的行為對象不同。本罪的行為對象是所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後者侷限於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2)行為的方式和內容不同。本罪可以在合法使用的或非法侵入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上實施破壞行為,後者的行為只能是非法侵入,不實施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

(3)對危害後果要求不同。本罪以後果嚴重為成立犯罪的必要條件,屬於結果犯;後者不要求嚴重後果發生,屬於行為犯。

(4)犯罪動機、目的不同。本罪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破壞系統完整性的目的或放任這一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行為人,則並不希望計算機信息系統受到破壞。

(5)本罪具有基本罪和重罪兩個構成類型,法定最高刑為十五年有期徒刑;後者是單一的構成類型,法定最高刑為三年有期徒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