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型增值税和消費型增值税的區別是什麼?

來源:法律科普站 1.55W

自從國家對國民生產以及經營所需要繳納的增值税進行改革之後,為了更好地管理相應的税收秩序以及方便社會主體主動繳納增值税就將增值税根據實際的效用分為了好幾種,但分類完的税種卻容易讓老百姓難以區別。下面來看看生產型增值税和消費型增值税的區別是什麼?

生產型增值税和消費型增值税的區別是什麼?

一、生產型增值税和消費型增值税的區別是什麼?

生產型增值税是指在計算增值税時,不允許將外購固定資產的價款(包括年度折舊)從商品和勞務的銷售額中抵扣,由於作為增值税課税對象的增值額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因此將這種類型的增值税稱作“生產型增值税”。

消費型增值税是指允許納税人在計算增值税額時,從商品和勞務銷售額中扣除當期購進的固定資產總額的一種增值税。也就是説,廠商的資本投入品不算入產品增加值,這樣,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增值税相當於只對消費品徵税,其税基總值與全部消費品總值一致,故稱消費型增值税。

1、包括範圍不同

生產型增值税包括20款,即電力建設基金收入、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養路費收入、車輛購置附加費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公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收入、郵電附加費基金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市話初裝基金收入、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收入、下放港口以港養港收入、煙草商業專營利潤收入、碘鹽基金收入、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收入、貼費收入、郵政補貼專項資金收入、牆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鐵路建設附加費收入和適航基金收入。

而消費型增值税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税、消費税、企業所得税、資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維護建設税、房產税、土地使用税、車船税、教育費附加等税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税、耕地佔用税等税費,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税等。

2、税率不同

生產型增值税的税率是17%,可以抵扣開具了增值票購進貨物的税額;增值税的税率是4%(商業)或6%(工業)。但是不能抵扣進項税金,也不能開具增值税發票,同時消費型增值税購進小規模的貨物也不能抵扣進項税金。

3、税率計算方法不同

生產型增值税計算公式為:

經營淨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税+

出租房屋淨收入、出租其他資產淨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淨租金等。財產淨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轉移淨收入

計算公式為:轉移淨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而消費型增值税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二、增值税的分類

生產型增值税。生產型增值税指在徵收增值税時,只能扣除屬於非固定資產項目的那部分生產資料的税款,不允許扣除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有的税款。該類型增值税的徵税對象大體上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因此稱為生產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指在徵收增值税時,只允許扣除固定資產折舊部分所含的税款,未提折舊部分不得計入扣除項目金額。該類型增值税的徵税對象大體上相當於國民收入,因此稱為收入型增值税。

消費型增值税。消費型增值税指在徵收增值税時,允許將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的税款全部一次性扣除。這樣,就整個社會而言,生產資料都排除在徵税範圍之外。該類型增值税的徵税對象僅相當於社會消費資料的價值,因此稱為消費型增值税。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税轉型改革。所謂增值税轉型就是將生產型增值税轉為消費型增值税。不同類型增值税會計處理存在較大區別。

社會主體的生產經營是所產生的資本可能會通過不同的途徑進行再次分配和利用並因此獲得更多的利潤,所以國家就根據資本不同的使用方向收取不同標準的税費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