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區別?

來源:法律科普站 1.11W

一、 如何認識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區別?

如何認識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區別?

1、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並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3、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二、故意犯罪的認定條件有哪些?

故意犯罪是犯罪構成中的主觀要件之一。即故意心理狀態。中國《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2)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態度。

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不能認為是故意犯罪。希望結果的發生和放任結果的發生,這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在刑法理論上,前者稱直接故意犯罪,後者稱間接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心理狀態,就是指犯罪人在整個犯罪過程中,各種心理活動的綜合表現,它具有綜合性、持續性、情境性、獨特性和外露性的特點。

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是犯罪事實的兩個不同類型,在法律上都是需要追究相關責任的,但不同的原因導致犯罪事實所面臨的處罰結果是不同的,當事人的犯罪事實還需要結合實際造成的後果來進行量刑和判決,避免法律適用錯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