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商業間諜罪判多少年?

來源:法律科普站 1.78W

商業間諜罪判多少年?

一般商業間諜罪判多少年?

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商業間諜罪,而是規定“侵犯商業祕密罪”。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有下列侵犯商業祕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祕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祕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祕密的;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祕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祕密的。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祕密的,以侵犯商業祕密論。

本條所稱商業祕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祕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祕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祕密使用人

商業間諜

高科技發達讓商業間諜“如魚得水”,以此更易竊取企業內的商業情報。所謂商場如戰場,爾虞我詐是必然的事,若以正當渠道收集商業情報無可厚非,但還是有商家罔顧職業道德和法律,安排商業間諜竊取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目前,國內還沒有,專業從事商業間諜的公司。取代商業情報工作的,是一些比較有實力的、認可承擔風險並且有能力承擔風險的偵探公司。

高科技發展迅速,促使商業間諜能借重科技竊取更多的情報,因此有人估計,因此造成的商業損失高達每年1000億美元,相當於2005年全球付費搜索引擎市場營銷100億美元的10倍。有調查顯示,名列《財富》(Fortune)全球1000強的大公司,平均每年發生2.45次的商業間諜事件,損失總數高達450億美元。其中,位於硅谷的高科技公司首當其衝,發生的竊密案件中,有54%個別損失高達1.2億美元。

令這些企業驚訝的失竊損失數字,促使它們不得不加緊防範,規定員工不得向外透露企業的情報,如IBM公司更在新員工加入時的宣誓書上,特別註明不要在何場合談論技術祕密,參加任何活動不能觸及祕密,有人問起必須拒絕,若無法迴避問題寧可退出有關活動。

綜合上面所説的,商業間諜這個人物是屢屢都會出現的,但對於這種人物只要一旦被別人抓到,那麼必定會受到很重的處罰,如果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那麼就會按照實際的情況來進行判刑,所以,保護商業機密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修養和道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