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會影響徵信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1.45W

一、取保候審會影響徵信

取保候審會影響徵信嗎?

1、保候審是刑事立案後的強制措施,只要涉嫌犯罪就可能辦理取保候審。

2、會不會影響個人的信譽,關鍵看是什麼涉嫌什麼性質的犯罪。如果是經濟犯罪可能影響信譽。如果是其他犯罪,特別是過時犯罪就不會有影響的。

二、徵信的法規

徵信法規是規範徵信活動主體權利義務關係的有關法律規範的總稱。從各國經驗看,完整的徵信法規體系一般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關於徵信業管理的法規,其調整對象是徵信機構和全社會的徵信活動,主要目的是依法規範徵信機構運行及其管理,促進徵信業健康發展,維護國家經濟信息安全和社會穩定;另一部分是關於政務、企業信息披露及個人隱私保護的法規,其調整對象是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實現信息共享,保護企業的商業祕密和個人隱私不受侵害。

與此相比,儘管央行推進徵信立法進程對促進中國徵信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法律的缺失仍然是制約中國徵信系統發展的最大問題。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在徵信領域的建設取得了快速進展,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經順利建成,截至2007年底,企業徵信系統收錄的企業及其他組織數量已經達到1331萬家,與全國聯網運行初期相比增加116萬家,共開通查詢用户11.8萬個,日均查詢量達8.1萬次;個人徵信系統收錄的自然人數已經達到5.9億人,與全國聯網運行初期相比增加3600萬人,共開通查詢用户10.4萬個,日均查詢量單日最高查詢量已近80萬次。與此同時,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信息採集的範圍和信息服務的範圍也在逐步擴大,目前信息採集範圍已拓寬至企業參保信息、電信繳費信息、法院訴訟判決信息和執行信息、企業住房公積金繳費信息以及企業環保信息等等。

在此形勢下,中國徵信活動的不斷擴大和深入,使加強和推進中國徵信法規建設和制度建設的迫切性日益凸顯。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中國的法制建設逐步走向成熟,各種法律法規隨着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應運而生,但徵信立法工作仍然滯後。主要表現為:儘管中國在《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了誠信守法的法律原則,在《刑法》中規定了對詐騙等犯罪行為的處罰,但缺少與信用制度直接相關的立法,特別是《信貸徵信管理條例》還沒有出台;實際操作中大都按照部門規章來運行,立法層次還不夠高;另外,對於現有的信用中介、評級公司等徵信企業無完備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約束,對其經營行為,也無促使其發展的制度框架,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的制約了徵信活動的開展。

綜上所述,取保候審是對嫌疑人採取的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一般如果只是取保候審沒有被判刑的情況,那麼還不構成個人有犯罪行為,所以對徵信或者其他事情一般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被判刑之後就會影響到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