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有必要買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2.1W

健康險有必要買嗎?  

健康險有必要買嗎?

這次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下面是PMP教程中關於項目風險管理的一段描述。  

the strategies for handling negative risks—avoid, mitigate, transfer, and accept

即,我們對待風險的策略可以分為四種:避免它,減輕它,轉移它,接受它。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選擇直接無視的鴕鳥法不算哦)。

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風險?從這個視角來理解保險,我們可以看看到底買保險是否必要。

我們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加倍謹慎小心的生活態度避免一部分風險,比如在馬路上儘量小心不去追尾豪車,但無法避免醉漢酒駕追着我們撞吧?

我們可以帶PM2.5口罩和在家裏安裝空氣淨化器來減輕污染帶來的傷害,但這也只是減輕傷害,長此以往形成重疾的可能無法完全避免;

即使我們是億萬富翁,是否真的可以坦然接受各種厄運和風險的到來?企業家有多少人是負債經營呢?住別墅的有多少人是在還貸款呢?妻兒老小過慣了較高水平的生活,比如好的醫療,好的教育,能否接受因意外導致的生活水平劇降的現實呢?即使我們真的有超強的能力,可以完全忽視和接受任何風險,這是否是最佳的應對策略呢?

三種策略分析完後,轉移風險成為最後一種策略。我們把無法完全避免的風險,減輕到一定程度之後仍然無法完全接受的風險,在成本合理的情況下轉移出去,是不是聽上去蠻科學的?當然,轉移風險的途徑不僅僅是通過保險一種。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出很多方法,例如家族的信託計劃,央行的準備金制度,當然,最成熟的轉移風險手段就是保險。車險、責任險、養老險、健康險、甚至存款保險·······這都是供我們轉移風險的選擇。

至於我們是否選擇通過保險來轉移風險,要看我們自身的情況,經濟基礎,家庭結構,風險偏好,生活環境,選擇保險的必要程度是和個人面臨的風險大小正相關的。

如何評估風險大小或緊迫程度?這又是另一個較大的話題了。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同,對風險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對於不同人羣來説,青年人比老年人更敢玩,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身體更禁得住折騰,自然可以玩的刺激一些,風險大一些。再比如,對同一個人不同時間階段來説,自己新手上路階段的風險通常認為比成為老司機時要大。而對於同一個人所處的不同環境來看,要去非洲暴亂國家旅遊,那我一定會買旅遊意外險,這比我老實兒呆在北京要危險一些。當然,通常情況下我是不會去的,但如果我是戰地記者,有的選麼?

所以,不管是外國還是我國,保險都是人們應對和轉移風險的重要手段。

的問題已經很清楚了。雖然我國社保中有很不錯的醫療保險福利。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如此高的報銷比例,對於很多人而言,沒有社保就意味着生病時要面臨高昂的醫療費用,所以健康險的購買還是很有必要的,因人而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