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會被定為詐騙罪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2.66W

一、欠債會被定為詐騙罪嗎?

欠債會被定為詐騙罪嗎?

欠債有可能會被定為詐騙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為詐騙罪。需要看有沒有不歸還的故意,數額上3000就夠了,但主觀上有時候很難界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怎樣才構成詐騙罪,即詐騙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一) 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二)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三)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四)客觀要件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説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説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現在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

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人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佔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成立詐騙罪。

欠債行為是否會構成詐騙罪,還是需要根據詐騙行為的具體行為方式來確定,比如説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為目的的,確實是從事了欺詐的行為,也騙取到他人數額較大的財產,那麼必然是需要按照《刑法》第266條當中所規定的詐騙罪來處罰的,也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