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土地補償村上怎麼分配?

來源:法律科普站 6.54K

徵收土地補償村上怎麼分配?

徵收土地補償村上怎麼分配?

一般徵地補償,只要户口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以集體所有土地為生產資料,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員。現在生活在農村,在企業打工的也算在被徵地農民範疇的。

下面這五類人是不納入徵收補償範圍的:

1.户口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的編內工作人員及退休、退職人員;

2.因子女頂替或原在區外工作,離退休、退職後回原籍等原因户口遷移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人員;

3.因其它原因將户口遷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寄住人員、暫住外掛人員;

4.本細則實施前,發生徵地時被安置到行政事業單位和各類企業並參加城鎮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的人員(徵土工);

5.其他不可計入對象,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審定,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的,由村民委員會審定,報鎮人民政府確認。

安置原則

先安置後拆遷,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規強制拆遷行為,國土資源部稱這是該部首次明確對農民房屋拆遷安置原則。該部在7月13日公開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徵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表示,住房拆遷要進行合理補償安置。

國土資源部稱,農民住房拆遷補償安置涉及土地、規劃、建設、户籍、民政管理等多方面,同時也關係到社會治安、環境整治以及民俗民風等社會問題。為此,《通知》明確房屋拆遷原則———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履行有關程序,做到先安置後拆遷,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規強制拆遷行為。

徵地補償 同時《通知》提出,徵地中拆遷農民住房應給予合理補償,其中,在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主要採取遷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在城鄉接合部和城中村,原則上不再單獨安排宅基地建房,主要採取貨幣或實物補償的方式,由被拆遷農户自行選購房屋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被拆遷農户所得的拆遷補償以及政府補貼等補償總和,應能保障其選購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

《通知》要求,拆遷補償既要考慮被拆遷的房屋,還要考慮被徵收的宅基地。房屋拆遷按建築重置成本補償,宅基地徵收按當地規定的徵地標準補償;在城鄉接合部和城中村,當地政府應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合理預測一段時期內徵地涉及的農民住房拆遷安置規模,統籌規劃,對拆遷安置用地和建造安置住房提前作出安排,有序組織拆遷工作。

《通知》要求,安置房建設要符合城市發展規劃,防止出現“重複拆遷”。其中,在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實行遷建安置應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範圍內安排遷建用地,優先利用空閒地和閒置宅基地。納入拆並範圍的村莊,遷建安置應向規劃的居民點集中;有條件的地方應結合新農村或中心村建設,統籌安排被拆遷農户的安置住房。

補償標準

2010年7月,農民徵地補償標準,將動態調整逐步提高。

徵地補償 為確保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我國農民徵地補償標準將實施動態調整、逐步提高並及時足額直接支付給農民個人。國土資源部日前就此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徵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多措並舉,推進徵地補償新標準實施,確保補償費落實到位。

《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實行徵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探索完善徵地補償款預存制度、合理分配徵地補償費。建立徵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2年至3年對徵地補償標準進行調整,逐步提高徵地補償水平。

《通知》要求採取多元安置途徑,優先進行農業安置,規範留地安置,推進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的落實。本着“誰用地,誰承擔”的原則,鼓勵各地結合徵地補償安置積極拓展社保資金渠道。被徵地農民納入新農保的,還應落實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得以新農保代替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

為做好徵地中農民住房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國土資源部還要求先安置後拆遷,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規強制拆遷行為等。

綜合上面所説的,徵收土地補償已成為每一個城市都在做的事情,但是對於土地的補償就是要根據各家的田畝大小來進行分配,還要看當地的政策是怎麼樣的,因此,在村上分配的時候都各有差異,但對於不服分配的人是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上訴,拿回應得的部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