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司機逃逸無人員傷亡怎麼處理

來源:法律科普站 3.07W

一、肇事逃逸無人員傷亡怎麼處理

肇事司機逃逸無人員傷亡怎麼處理

交通肇事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不會構成犯罪,逃逸者要承擔全部的責任,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逃逸者要接受治安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六)違反交通管制的規定強行通行,不聽勸阻的;

(七)故意損毀、移動、塗改交通設施,造成危害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

(八)非法攔截、扣留機動車輛,不聽勸阻,造成交通嚴重阻塞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交通肇事逃逸主觀方面的原因

1、法制觀念淡薄

法制觀念淡薄是指道路交通主體對於道路交通相關法律法規內容的不瞭解、不清楚,發生交通肇事行為後,不知所措。這裏不僅包括駕駛員而且還包括車 輛的售票員、車輛的所有者以及車輛的隨行人員。這是導致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發生最重要的主觀原因。發生交通事故後,大部分逃逸者並不知道逃逸行為會加重自己 的肇事量刑情節,甚至有的駕駛員認為逃逸行為只是道德行為,與違不違法無關。而同車人慫恿與縱容其逃逸的主要原因也是由於對相關法律規範的不瞭解、不清 楚。在這樣一個法律觀念淡薄的氛圍中,如何能夠起到法律法規應有的震懾作用!

2、職業道德水準低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員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 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這不僅是法律規定的應盡義務,也是為人的起碼標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很多人無視法律規定的應盡義務,發生交通事故以後,不是積極主 動地搶救受害者,保護現場,報告交通警察,把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是千方百計地為自己考慮,故意駕車逃離現場,甚至為了逃脱罪責,採取破壞現 場,將受害人移離現場故意殺害。這不僅是嚴重的違法行為,也是一種極不道德的行為。

3、逃逸心理錯綜複雜

發生交通肇事特別是嚴重交通事故後,肇事責任者往往存在以下幾種心態,促成了肇事逃逸的發生。一是畏懼心理。怕承擔嚴重民事賠償責任,怕受刑事 處罰,怕影響自己的前途和家庭等。二是僥倖心理。出事後見傷者昏迷,失去知覺,除死傷者外再無他人,死無對證,硬着頭皮駕車逃逸。三是矛盾心理。事故發生 後,傷者昏迷不醒,如不及時搶救有生命危險,自己將傷者運送醫院後,謊稱自己不是肇事者,藉機脱身而去,這種人內心尚有同情傷者,不願造成更加嚴重後果的 一面,又有不願負責賠償的一面,處於矛盾心態。

三、交通肇事的刑事處罰

1、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處所謂“發生重大事故”,根據《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交通肇事罪上的。

加重情節: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緻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解釋》第4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2、《解釋》第2條第2款規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5)嚴重超載駕駛的;

(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綜上所述,在發生交通事故時當事人進行肇事逃逸的理應對此事故進行全責承擔,同時執法人員視情形嚴重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罰,小則處罰金額,大則進行拘役等。當然對於駕駛員的逃逸行為在法律上不認可的,當交通事故發生時雙方應當冷靜思考解決辦法,而不是不負責任逃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