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法律訴訟比醫療事故鑑定多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3.03W

一、醫療糾紛法律訴訟比醫療事故鑑定多嗎?

醫療糾紛法律訴訟比醫療事故鑑定多嗎?

我國法律並沒有規定醫療糾紛訴訟一定要經過醫療事故鑑定,醫療事故鑑定並非醫療糾紛訴訟的前置程序。一般的説,患者只要有證據證明自己或已死亡的親屬接受過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並因此受到損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就應當立案受理。

如果發生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是可以申請醫療事故鑑定的。經鑑定後,確定是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是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的,如果不是事故的,醫療糾紛可以不承擔責任。

醫療糾紛案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另一類是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即醫療事故之訴與醫療人身損害之訴。雖然這兩類案件都與醫療行為有關,但前者是以構成醫療事故為前提,而後者則是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它醫療過失行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與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無論是法律適用、鑑定類別、賠償項目,還是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上,兩者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説,以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向法院起訴,無論是從訴訟策略,還是從利益權衡上講,都對患者更為有利。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2款規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所以有的人就認為不構成醫療事故醫療機構就不賠償,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制社會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牴觸。調整的僅是因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僅限於醫療行政處理的層面。而對於不屬於醫療事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鑑定或者經鑑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其它因醫療行為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典》的相關規定處理。

所以,對於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二、“醫療人身損害賠償”和“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有何不同?

“醫療人身損害賠償”和“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在法律適用、鑑定類別、賠償項目、賠償標準和賠償數額上,都有很大不同。

1)、在法律適用方面,審理“醫療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民法典》;而審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則要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相對來説,前者對患者有利,後者對醫療機構有利。

2)、在鑑定類別方面,“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必須委託醫學會組織專家組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鑑定;而“醫療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則可以進行司法鑑定即可。相對來説,前者對醫療機構有利,後者對患者有利。

3)、在賠償項目方面,“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沒有“死亡賠償金”,且在項目計算及賠償係數上差異很大。

4)、在賠償數額方面,以一個城鎮居民死亡為例,按“醫療人身損害賠償”案審理,可能賠償二十餘萬元;而按“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審理,則最多隻能賠償六萬元。

但是,該條規定並沒有免除其按照《民法典》有關規定應當承擔的侵權的民事賠償責任。在有的情況下,雖然患者身體因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受到了損害,但是經過鑑定,醫療機構的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或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鑑定以及無法進行醫療事故鑑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