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怎麼算

來源:法律科普站 4.06K

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怎麼算

我們都知道,勞動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需要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是以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所領的工資爲標準。那麼,勞動者的工資標準應該怎麼算呢?本站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供您閱讀。

一、具體的工資標準。根據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佈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二、“工資的含義”。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在計算離職經濟補償時,以勞動者的實發工資或者基本工資作爲計算基數,從而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就必須理解“工資的”含義。

按照《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五十三條規定,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的時間的工作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實踐中勞動者的工資一般有基本工資、應發工資、實發工資之分。基本工資通常是用人單位給勞動者設定的底薪,一般未包括加班工資、津貼、補貼、福利待遇等。應發工資是指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按照法律規定應當獲得的全部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加班工資、獎金、津貼等。實發工資是勞動者每月實際拿到的工資,通常會被扣減一些費用,比如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所得稅等,勞動者實際拿到手的金額通常會比應發工資少。

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金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顯然,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是以勞動者的應發工資作爲基數。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計算方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勞動者的工資標準是是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到本站網站進行詳細瞭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