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重傷不賠償怎麼判?

來源:法律科普站 1.91W

在刑法的眾多罪名當中,故意傷害罪是一個比較常見也是在具體的案件當中很容易出現一種罪名。故意傷害分為輕傷和重傷兩種情況,一般只有在重傷的情況下才會被判處刑罰,承擔刑事責任。而如果致人重傷之後是需要在事後與被害者的家屬進行協商的,如果可以協商解決的話,就沒有必要走司法程序,但是如果在走了司法程序之後也是可以通過協商來進行賠償,獲得家屬的諒解,從而減輕自己的刑罰的。

故意傷害重傷不賠償怎麼判?

那麼如果故意傷害了他人,致人重傷的話,在不給被害者家屬賠償的情況下會被判處怎樣的刑罰呢?與給賠償的情況下,判處的刑罰有沒有什麼區別呢?這個區別到底有多大?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果故意傷害致人重傷之後不賠償,會怎樣判刑。

首先,我們需要介紹一下,如果真的重傷或者死亡的話,之後應該如何處理?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想到的就是協商處理,如果雙方可以就賠償金額和賠償方式形成了相近的意見,就不需要進行起訴,當然也就不涉及坐牢的問題。這種情況是對於雙方都非常好的一種解決方式,所費的人力物力成本是最低的,解決也是相對圓滿的,但是這種情況一般在重傷的時候不太適用,因為人們都希望施害者受到懲罰。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來看一下故意傷害,所以在我國的量刑標準是怎麼樣的?

就故意傷害罪來講,如果是輕傷的話,判處的刑罰是比較低的,六個月到一年半的有期徒刑就可以了。而像問題中所説的重傷起點是比較重的,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如果情節特別惡劣或者是有其他加重情節的話,是可以加重刑罰的。

當然,除了加重刑法之外,也有減輕刑法,如果情節不是很惡劣,並且有悔改表現,可以得到家屬原諒的話,是可以減輕刑罰的。其中得到家屬原諒的情節之一就是對於被害者家屬給予了一定的賠償。所以如果肇事者在重傷他人之後還不願意給予賠償的話,就失去了這個減輕刑罰的機會,也就是説要按照刑法規定的量刑標準來進行判刑,並沒有任何的減緩刑罰的情節。

所以在致人重傷以及不願意給予賠償的情況下,要按照刑法的正常量刑標準來進行懲罰。按照不同的殘疾標準來判處刑法通常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在沒有任何減輕情節的基礎上,也是不可以判處緩刑或者是減輕刑法的。所以就按照這個標準正常量刑即可。

我國刑法在規定的量刑標準之後,通常會對相應的情節進行減輕刑罰或者是有緩刑假釋的規定,這是給與犯罪分子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能夠降低自己的犯罪影響和再犯可能性的話,就可以相應地減輕一些懲罰,使其達到教育犯罪分子重新做人的目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給與被害者家屬一些金錢上的補償,可以成為自己悔過的表現,從而能夠降低自己的刑期,甚至可以爭取緩刑,使自己免於遭受太嚴重的刑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