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後果是什麼?

來源:法律科普站 1.88W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後果是什麼?

盜竊罪是在當今社會上的一種十分常見的犯罪,盜竊罪根據其所犯罪的情形,最終的判決結果可輕可重。但是有的罪犯,不僅不悔過,甚至對於自己所犯的罪行不予承認。但是拒不認罪就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那麼對於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後果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將為您介紹。

一、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後果是什麼

1、如果其他證據不確實充分,一來可能由檢察院退回補充偵查,二來可能由法院作“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2、如果其他證據確實充分,嫌疑人拒不認罪,將會從重判處,本來有可能判處緩刑的,一定判處實刑。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後果是什麼? 第2張

二、盜竊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户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盜竊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財產犯罪,幾乎與私有制的歷史一樣久遠。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侵犯的對象,是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一般是指動產而言,但不動產上之附着物,可與不動產分離的,例如,田地上的農作物,山上的樹木、建築物上之門窗等,也可以成為本罪的對象。另外,能源如電力、煤氣也可成為本罪的對象。

盜竊罪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這種公私財物的特徵是

(1)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的財物必須是依據五官的功能可以認識的有形的東西。控制和佔有是事實上的支配。這種支配不僅僅是單純的物理的有形的支配。有時佔有可以説是一種社會觀念,必須考慮到物的性質,物所處的時空等,要按照社會上的一般觀念來決定某物有沒有被佔有。有時即使在物理的或有形的支配達不到的場合,從社會觀念上也可以認為是佔有。例如,在自己住宅的範圍內一時找不到的手錶、戒指,仍沒有失去佔有。如沒有回到主人住所和主人身邊習慣的牲畜即使離開了主人的住所,仍屬主人佔有。震災發生時,為了暫時避難而搬出去放置在路邊的財物,仍歸主人所有。放養在養殖場的魚和珍珠貝歸養殖人所有。這裏所説的手錶、戒指、牲畜、魚等仍可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無形物也能夠被人們所控制,也就能夠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如電力、煤氣、手機號碼等。不能被人們控制的陽光、風力、空氣、電波、磁力等就不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後果是什麼? 第3張

(2)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種經濟價值是客觀的,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如有價證券等。具有主觀價值(如有紀念意義的信件)及幾乎無價值的東西就不能成為中國盜竊罪侵犯的對象。盜竊行為人如果將這些無價值的財物偷出去後,通過出售或交換,獲得了有價值的財物 (相當於銷贓數額),且數額較大,則應定盜竊罪。

(3)能夠被移動。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上的附着物都可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如開採出來的石頭,從自然狀態下運回的放在一定範圍內的砂子,放在鹽廠的海水,地上的樹等。不動產不能成為盜竊罪侵犯的對象,盜賣不動產,是非所有人處理所有權,買賣關係無效,屬於民事上的房地產糾紛,不能按盜竊罪處理。

(4)他人的財物。盜竊犯不可能盜竊自己的財物,他所盜竊的對象是“他人的財物”。

綜上所述,對於盜竊罪拒不認罪的認定後果,應當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是檢察院證據不足,則有可能退回補充偵查,甚至做出無罪判決,但如果是證據確鑿充分,則可能會加重刑罰,如果能被判處緩刑則甚至會被判處實刑。不管是盜竊還是其他的罪名,都最好主動認罪,否則會加重情節的嚴重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