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離婚後夫妻財產如何分割

來源:法律科普站 1.01W

協議離婚後夫妻財產如何分割

夫妻如果是選擇協議方式離婚的話,則包括財產分割在內容的等問題,都需要夫妻雙方能夠協商一致,否則的話就只能訴訟離婚。因此關於夫妻財產如何分割的問題,一般也是由夫妻之間協商確定的。下面,本站小編將圍繞這一問題為大家做詳細解答。

一、協議離婚後夫妻財產如何分割

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離婚夫妻可以對夫妻財產中屬於公共財產的部分進行分割,然後在離婚協議書中詳細説明雙方協商之後的具體分割情況,這樣能夠避免日後產生不必要的法律糾紛。不過,需要注意的時候,在協商財產分割時,需要適當照顧女方和無過錯方。至於具體該如何分割財產,完全由離婚夫妻協商決定。

二、夫妻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具有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離婚財產分割即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是指離婚時依法將夫妻共同財產劃分為各自的個人財產。現行《婚姻法》第17條到第19條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是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以列舉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內容。

財產分割協議生效後,產生法律效力。

按照合同法,這種法律效力體現為二:一是表明當事人的約定得到法律的肯定,當事人的合同權利會得到法律的保護;二是合同約定的內容開始實際履行。財產分割協議的效力內容也相應體現在兩方面:雙方當事人的約定得到法律的肯定;雙方當事人均應全面履行協議約定的內容。履行的要求完全適用合同法有關履行的規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財產分割協議卻不具有強制執行力,這一點與訴訟離婚中形成的調解書不同,調解書中的財產處理的內容雖然也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結果,但這種協議是在法官的主持下進行的,其內容的合法性經過司法審查,所以,調解書中的財產處理部分具有強制執行力。而財產分割協議則不同,法律並沒有賦予婚姻登記機關對財產分割協議內容的合法性的審查職權,婚姻登記機關只在形式上進行審查。由於未經過司法審查,因財產分割協議的履行發生爭議時,與其他合同一樣,必須先經過合法性審查。如其合法性得到確認,待形成裁判文書後,可申請執行。

所以,財產分割協議後不得在離婚訴訟中作為財產分割的依據。財產分割協議是協議離婚的一部分,與離婚訴訟是兩種完全獨立的離婚制度,二者在具體程序操作上是不可互用或混同的。協議離婚中的自願原則貫穿了包括財產分割在內的每一個環節。在財產分割協議中,一方可將自己的財產以財產分割的名義給予對方都可(與此對比,訴訟離婚中則只分割夫妻共同財產,處理一方個人財產只能出於其他理由。)。承接協議離婚中的自願原則的財產分割協議只能作為協議離婚的一個環節而不可獨立於協議離婚之外,不能用於訴訟離婚中。

財產分割協議的無效、變更和撤銷

財產分割協議在婚姻登記機關發給離婚證時生效,產生法律效力。但如果其內容存在無效、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情形下,其效力就會受到相應影響。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形,是因為財產分割協議作為當事人之間處理財產問題的自由約定,會存在約定內容是否完全合法的問題。

財產分割協議無效的判斷根據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即如果財產分割協議存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協議無效。一方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可就有關糾紛向法院起訴,主張協議無效。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協議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應確認其無效並以此為基礎進行裁判。需補充的是,當事人不得以財產分割協議已提交過婚姻登記機關審查為由,主張協議有效。道理同上,婚姻登記機關只對財產分割協議進行形式審查,不會也不應該對其內容的合法性進行實質審查。所以,婚姻登記機關的審查不得作為財產分割協議合法與否的根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和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也應適用該條規定。但在認定是否符合構成條件時卻需細細斟酌。

1.關於欺詐、脅迫的標準,與一般合同的認定標準沒有區別。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將欺詐、脅迫在條文中作了明確而突出的規定。

2.關於重大誤解的標準,主要是指對約定內容本身的重大誤解,而且必須達到"重大"程度。重大誤解不包括對法律規定的誤解。如將價值很小的文物誤認為價值很大並以此為基礎分給財產的,就屬於重大誤解。但如果認為財產分割協議並不產生法律效力,財產分割應在協議離婚後另行起訴解決的誤解就不屬於重大誤解。

3.對於乘人之危的標準,一個難點是一方利用對方急欲離婚的心態要求多分財產而對方又同意多分的情形是否構成乘人之危的問題。筆者認為,該種情形不應屬於乘人之危。因為乘人之危的本意是一方利用了他人的困境,使他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作出承諾,且在當時的情形下,他人只有獲得一方提供的條件或幫助才可能擺脱困境。如不會游泳的母親答應他人以幾十萬的高價救掉進河裏的兒子,如母親事後主張當時的承諾違背其真實意思,他人的行為就可認定為乘人之危。但一方利用對方急欲離婚的心態要求多分財產則不符合乘人之危的本意。因為訴訟離婚造成的時間拖延是法律制度形成的,當事人必須承受。這種"危"並不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不應屬於乘人之危中的"危"。如果其願意放棄財產權利而獲得較快離婚,也不算被對方所"乘",只能推定多分給對方財產就是其當時的真實意思表示。即為真實意思表示,事後當然也不得反悔。據此可看出,在處理財產分割協議中認定是否構成乘人之危時,比一般合同中更嚴格。只有在一方利用對方顯著不利的狀況迫使對方簽訂明顯損害其合法權益的財產分割協議時,才可認定為乘人之危。如一方生病急需現金,對方同意給現金但要求分得價值大得多其他財物而達成財產分割協議的,可認定為乘人之危。

4.至於顯失公平,在適用時應最嚴格。顯失公平主要對照的是市場經濟中公平、等價有償原則。而財產分割協議中最主要的原則是自願原則。夫妻離婚的具體理由千差萬別,當事人離婚時的感情也往往"剪不斷,理還亂",當事人之間處理財產也就各有千秋,不應該用更具社會性評價意義的公平、等價有償原則來考察其分配是否公平。所以,只要簽訂的財產分割協議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或乘人之危的情形,當事人自願將大部分財產甚至全部財產給對方,一般都不應當被認定為顯失公平。只有在當事人文化、法律知識匱乏,一方自願分得的財產相對少得多,其又非出於快速離婚等目的,並因此分割而使離婚後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的,可以顯失公平為由合理矯正分割方案。

以上是關於可變更和可撤銷構成條件的實體方面的分析。但在程序上,只要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起訴,法院就應受理,以保護當事人的訴權。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非常明確:"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後查明構成可變更和可撤銷的,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另外,由於財產分割協議也適用婚姻法的規定,所以,因其引起的糾紛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訴,而不能約定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夫妻在對財產協議一致後,需要用書面形式固定下來,一般是一起寫在離婚協議書當中的。此時,需要到婚姻登記部門辦理了離婚手續後,離婚協議書中的內容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你覺得小編整理的內容,還不能夠解開你的疑惑,你可以來電諮詢我們本站的在線律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