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該怎樣認定自首 - 要注意哪些問題

來源:法律科普站 1.43W

實踐中該怎樣認定自首,要注意哪些問題

自首制度適用於一切犯罪,旨在通過鼓勵犯罪人自動投案,一方面有利於案件的及時偵破與審理,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過自新,不再繼續作案。那麼具體來説該怎樣認定自首呢?下面本站小編為您做一個小小的總結。

一、該怎樣認定自首

1、自首的具體內容

(1)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2)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3)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

2、自動投案的認定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審查:一是時間,二是方式和動機。

(1)自動投案的時間既可以是犯罪事實發覺以前,也可以是犯罪事實被察覺之後。關鍵在於犯罪分子須自動投案。

(2)自首投案的方式和動機。

犯罪分子出於真誠悔罪自動投案的自首,犯罪分子雖有投案的誠意,但由於傷病不能投案的而委託他人代為投案,或首先信電投案的等一切方式,總之不論採取何種方式和出於何種動機都屬於投案自首。至於被公安機關,羣眾圍攻,走投無路,當場投案的,以及經司法機關傳訊,採取強制措施歸案的,都不是自動投案。

(3)犯罪分子必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這是自首的本質特徵。犯罪分子供述的必須是自己實施並由自己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自首時,不僅要求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而且要交待所知的共同犯罪,如果是主犯必須揭發同案犯的罪行。否則,不構成自首。如果犯罪人交待的是自己耳聞目睹的他人的罪行,是檢舉揭發,而不是自首。犯罪人如犯數罪的,投案時只交待了一罪,則可視為這一罪有自首情節。如果數罪中的一罪已被發覺,犯罪人在偵查、起訴、審判過程中或被判決以後,又將尚未被司法機關發現的其他罪行供述出來,對其交待的部分罪行可以視為自首。犯罪分子如果只交待次要罪行,隱瞞主要罪行,或者以虛假情況,掩蓋其真實罪行,都不能認定為自首。

(4)犯罪人願意接受國家的審查和追訴。

犯罪人主動的聽候司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審判活動是衡量犯罪人是否悔改的重要表現之一。如果投案後,又逃脱司法機關對他採取的強制措施;或僅以電信方式交待罪行,久不歸案的;或偷偷把贓物送到司法機關門口,不肯講明身份;這些明顯是不願接受國家的制裁的表現,不能以自首論,只能視為悔罪的一般表現。犯罪分子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為自己進行辯護,提出上訴,或更正和補充某些事實的都是允許的,可不能視為不接受審查和追訴。符合上述之條件,才可以認定為自首,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只有這樣認識自首才是完整的,系統化的。

二、認定自首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

1、可供自首的對象:

(1)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2)其所在單位。

(3)城鄉基層組織。

(4)以上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員。

2、在犯罪自首制度中,我國司法理論也實踐也認為單位也可以成為自首的主體,根據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頒佈的《關於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單位犯罪案件中,單位集體決定或者單位負責人決定而自動投案,如實交代單位犯罪事實的,或者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動投案,如實交代單位犯罪事實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單位自首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未自動投案,但如實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實的,可以視為自首;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實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不應當認定為自首。單位沒有自首,直接責任人員自動投案並如實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實的,對該直接責任人員應當認定為自首。

認定自首是確認是否有自首情節的關鍵所在,若經過認定確實構成了自首的話,那麼法官在最後判刑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一情節,對行為人從輕或減輕處罰。至於,在認定自首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問題,上文中也做出了講解,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諮詢本站駐馬店律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