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徵地補償詐騙的依據是什麼

來源:法律科普站 2.68W

大多數的人都有的一個弱點,好像就是在金錢面前會完全的把法律和道德拋之於腦後的,最近在固原市發生了一起性質特別惡劣的詐騙案件,詐騙的對象居然是國家的徵地補償款,這是公民和其他人合夥通過各種不正常的渠道詐騙國有資產的一種做法。那麼,固原市徵地補償詐騙的依據是什麼?

固原市徵地補償詐騙的依據是什麼

一、固原市徵地補償詐騙的依據是什麼?

騙取徵地補償款 ,應當根據詐騙罪定罪,依據刑法規定,騙取公私財物3000-10000元屬於數額較大,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騙取數額3-10萬元,屬於數額巨大,判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騙取數額50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共同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犯罪的二種形態

(一)共同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犯罪認定的起點:國家徵地工作人員對他人詐騙行為是否明知?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和刑法理論,內外勾結共同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屬於共同犯罪範疇,內外勾結的行為認定也就必須符合共犯的特徵。共同犯罪故意的判斷對內外勾結認定至關重要。共同犯罪故意的有無往往取決於行為人和其他犯罪人是否進行了意思聯絡,具體到徵地補償中,即徵地工作人員對他人騙取徵地補償款的事實是否明知。如明知,則進人共同犯罪的判斷領域;不明知,則不存在共犯問題。

(二)共同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犯罪的形態。國家徵地工作人員對他人詐騙徵地補償款行為具備了明知的條件下,就進入了共同犯罪的認定領域。結合其客觀行為,共同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犯罪的形態有如下三種:

(1)事中明知 不作為形態。國家徵地工作人員開始對他人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的行為並不知情,但隨着徵地工作開展而知曉,在補償款被騙取之前而不作為,事後收取了他人給予的感謝費。

(2)事前明知 作為形態。國家徵地工作人員在其履行職務之前,就知曉他人騙取徵地補償款的行為而予以幫助,事後收取了他人給予的感謝費。

(3)事前積極共謀 積極作為形態。國家徵地工作人員事前積極與他人共謀騙取徵地補償款,其職務便利是達致騙取結果的主要方式,事後收取了他人給予的感謝費。內外勾結的三種實踐形態都屬於共同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犯罪,雖然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這種程度上的差別卻妨礙了司法實踐中對共同貪污罪的認定,造成了此類案件的同案不同判現象。

由此來看,固原市徵地補償詐騙都按照刑法當中規定的法條來處理的,也不能因為詐騙的是徵地補償就部分事實緣由的一律從重處罰了,對詐騙的國家補償款的數額除了會要求如數返還以外,甚至會結合案件的惡劣程度對當事人進行罰款,至於刑期也是根據,詐騙的徵地補償款的具體數額和其他因素來考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