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訴訟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來源:法律科普站 2.17W

我國公民對於當地政府制定的拆遷安置方案如果不認同,政府應該做的是儘量的和當事人協商,如果本身政府制定的拆遷安置方案並沒有什麼問題,而是公民個人的原因,但是也絕不允許當地政府單方面的強拆。如果有公民在拆遷安置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強拆這種事情,一定要知道拆遷安置訴訟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拆遷安置訴訟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一、拆遷安置訴訟時效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所以,行政強拆的訴訟時效是三個月,如遇到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

二、行政強拆和司法強拆的區別

1、性質不同。行政強制拆遷的執行主體是政府,動用的是政府的行政力量,是政府在行使行政職權,拆遷的法律責任由政府承擔。司法強制拆遷的執行主體是法院,動用的是司法力量,拆遷的法律責任由法院承擔。

2、效率不同。行政強制拆遷不受訴訟的影響,即不論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是否在可以提起訴訟的法定期限之內,不論他們提起訴訟是否已經結束,是否能夠勝訴,均不停止行政強制拆遷的執行。因此,行政強制拆遷具有系政府內部直接審批執行、不受訴訟的約束等效率較高的特點。而房地局申請司法強制拆遷是以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能否提起訴訟,訴訟是否終結,以及房地局是否勝訴為前提的。

3、社會公信度不同。行政強制拆遷由作出裁決的房地局直接向政府申請執行,政府其他部門很難進行有效監督。被執行人若認為裁決或者執行裁決的強遷不當,因無阻止行政強制拆遷的法律救濟渠道,以致行政強制拆遷過程中被執行人與政府的對立和衝突時有發生。行政裁決進入申請強制執行的司法程序,系行政裁決主動接受司法監督的程序,相對於行政強制拆遷而言,其強制執行的社會公信度亦就更高。

三、房屋被強拆怎麼辦?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户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週轉用房的地點和麪積等材料。

因此,可以看出如果被徵收人對房屋拆遷有異議,在法定期限內應申請行政複議或提起行政訴訟,否則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若不搬遷,則有關機關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由此可見,因為拆遷安置而引發的糾紛首先要做的是行政訴訟,沒有行政訴訟的這一程序公民是不能夠直接提起法律訴訟的。因此,在強拆這種事情發生以後,本人就應該及時的準備相關材料,避免錯過了時間國家就不再受理這類糾紛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