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新的土地管理法,徵地補償變化巨大,您知曉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3.19W

一、徵地補償計算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將有效避免農村越拆越窮

執行新的土地管理法,徵地補償變化巨大,您知曉嗎?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已正式通過了表決,最新的土地管理法,會在2020年1月1日正式落地施行。即明拆遷律師注意到,這一次修法,徵地補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土地管理法棄用了土地年產值倍數的徵地補償計算方法,改為使用片區綜合地價作為土地徵收補償的主要參考。肯定很多農民朋友要問了,兩種計算方法到底哪種更划算,對於農民朋友的徵地補償有什麼影響呢?

下面即明拆遷律師就這兩個問題具體來為大家科普分析。

當前仍按照年產值倍數法計算徵地補償,標準偏低,補償機制不健全

按土地年產值倍數法計算徵地補償,一是要考慮土地類型,農用地的種類也很多,耕地、林地、基本農田的補償都會有一定差距,其中基本農田能得到最高的賠償係數。二是要考慮土地分級(按照土地肥力分級,肥力越好,補償越高),三是要考慮地上農作物的價值及數量。這三塊疊加到一起,考察三年的平均產值,基本上就是計算該地塊的土地年產值的主要標準。

現行《土地管理法》,採用的是土地年產值乘以一定倍數來進行計算徵地補償費。

主要參考的是《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同時,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各地徵地補償通常是給了20多倍的補償係數,甚至30倍。單從賠償係數來看,給的確實不低,但是這個係數從根本上還要受土地年產值的影響。

從當前的農民的種植情況來看,種植糧食依舊是主流,這也決定了土地年產值高不了。很多地方給出的土地年產值標準通常為1500元-1800元/畝左右,如果乘以20倍,一畝土地的補償費只有3-3.6萬元;即便按最高係數的30倍計算也才4.5-5.2萬元/畝左右的徵地補償費。如果,一户農民擁有3畝土地,那麼其拿到的徵地補償費也就10多萬。

考慮到當今的房價、物價,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是極高的,而失去土地之後,農民的生活開支也會增大,10多萬的徵地補償費其實很難保障農民的長遠生計。

用區片綜合地價替代土地年產值,農民在徵地時拿的補償更多了嗎?

二、那麼,什麼是區片綜合地價呢?

徵地區片綜合地價是徵地綜合補償標準,制訂時要考慮地類、產值、土地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係、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測算。並且片區綜合地價3-5年必須更新一次。

經過一對比,其實咱們也能看明白,區片綜合地價的考核體系更加完善科學。在上述年產值的基礎上,還考慮到了土地供求關係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生活保障,估值更準確,補償也更人性化和市場化。

因此,相較於單一的土地年產值乘以一定倍數的徵地補償計算方法,片區綜合地價,相對地補償水平會更高更全面。農民朋友在徵地時拿到的補償確實更多了。

據即明拆遷律師瞭解到的情況,早在2005年,國土資源部就要求各省制定當地的徵地區片綜合地價,截至目前,基本上大部分地區都有了自己的區片綜合地價。大家可以上全國徵地信息共享平台查詢。

徵收補償的基本原則被寫入新土地管理法

新土地管理法還首次明確提出,徵收補償的基本原則是“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簡單説就是,農民在徵地前是什麼樣的生活水平,在徵地後,至少應當維持這種生活水平或有所改善提高。否則,越拆越窮,那就違背了這一補償原則。如果給出的徵地補償標準確實不合理,咱們是可以走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

看完了即明拆遷律師為大家做的科普解讀,相信大家對於新舊土地管理法在徵地補償方面的巨大變化,一定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對於被徵地農民朋友來説,新土地管理法是土地權益的守護者。再等4個多月,新《土地管理法》就會正式生效了,讓我們翹首以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