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動遷補償案例具體如何裁定?

來源:法律科普站 2.67W

在拆遷過程中,當企業成為被拆遷人時,一般可以獲得房屋價值補償、裝修附屬物補償、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搬遷費用、搬遷損失等其他補償費用。但是在具體的拆遷案件中,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您具體講解在現實中,企業動遷補償案例是如何進行裁定的吧!

企業動遷補償案例具體如何裁定?

一、案例

江蘇某公司有一處廠房在規劃區內,2016年3月20日,地方政府發佈拆遷公告,因政府規劃調整需要對該樓進行拆遷,2016年6月20日,拆遷辦與該公司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1)土地使用權補償費:2900萬元;

(2)房屋補償款2000萬元,其中包括房屋裝修、附屬物補償50萬元;

(3)各類補助費用補償1000萬元,其中包括拆遷安裝補助費160萬元,停產、停業補助費25萬元,過渡補助費600萬元;

(4)設備評估補償:500萬元。上述房屋拆遷補償費總額為7000萬元。

請問:取得的拆遷補償費如何繳納增值税?

二、分析

企業搬遷應分為政策性搬遷與非政策性搬遷兩種情況進行不同的税務處理:

三、政策性搬遷

(一)搬遷條件

企業政策性搬遷,是指由於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主導下企業進行整體搬遷或部分搬遷。企業由於下列需要之一,提供相關文件證明資料的,屬於政策性搬遷:

1、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2、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的需要;

3、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4、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5、由政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二)資產處置類型

在搬遷過程中要對相關資產進行處置,處置的類型一般有以下幾種:

1、資產無法搬遷,如土地使用權。

2、資產經搬遷後可以繼續使用,如機器、設備等;

3、資產不能搬遷,經移動後即滅失,如廠房、地上構築物等;

(三)税務處理

1、土地使用權補償費:

(1)不徵增值税。

(2)政策依據是《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税改徵增值税試點的通知》(財税[2016]36號)附件3:“一、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税(三十八)土地所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

2、房屋建築物(含裝修、附屬物):

(1)如果房屋建築物為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則可選擇簡易計税法,按照取得的房屋建築物補償收入扣除取得房屋建築物時的作價後的餘額為銷售額,按照5%的徵收率計算應納税額。也就是説,對超過取得原值部分的補償收益繳納增值税。

(2)如果房屋建築物2016年5月1日後取得,則應選擇一般計税法,按照取得的房屋建築物補償收入作為銷售額,按照11%的税率計算應納税額,尚未抵扣完畢的待抵扣項税額,允許從當期銷售税額中抵扣。

3、機器設置的補償:

(1)若不能搬遷,經移動後即滅失,只能拆除處理,則應該按照處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計算繳納增值税。

(2)若搬遷後可以繼續使用,收到的補償費應該是對其搬運、安裝的補償,應分別運輸服務、安裝服務繳納增值税,搬遷時實際發生的運輸服務、安裝服務費進項税額可以抵扣。

4、各類補助費用補償

對於拆遷企業收到的停工補助、搬遷補助、過渡補助費,是作為因為政府政策性搬遷對拆遷企業的政策性補償,實際是政府支付的違約金,不屬於增值税徵税範圍,不徵增值税。

四、非政策性搬遷

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市場收購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處置相關資產的行為,則屬於非政策性搬遷即商業性的搬遷。

如果沒有政府部門拆遷公告及搬遷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正式文件,對於具有該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通過市場行為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及土地的建築物等取得的收入應該按照“轉讓土地使用權”或“銷售不動產”税目繳納增值税。

五、政策性搬遷與非政策性搬遷的區別

政策性搬遷是因政府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性原因導致搬遷,應取提拆遷公告及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證明文件,按照有關規定標準從政府取得拆遷補償收入,享受相關税收優惠政策。

非政策性搬遷是企業市場行為,其搬遷收入由雙方商定,按轉讓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繳納相關税費。

關於拆遷中取得的不動產補償費是否徵税?如何徵税?各地口徑不一,重慶和北京明確按不動產轉讓徵增值税,大連和福建明確表示不屬於增值税徵税範疇。具體以各地税務機關的口徑為準。

以上就是關於企業動遷補償案例的相關內容。企業拆遷有時候甚至關係着一個企業的存亡。而我國關於拆遷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所以更多的應該在法律原則的前提下,依據當地的規定及拆遷辦法去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只有依法拆遷才能夠真正的保護到被拆企業的利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