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商標與後申請的商標不一致

來源:法律科普站 2.08W
前商標與後申請的商標不一致

商標就是公司或企業的重要財產,是區別與其他商品的重要標誌,也是用户辨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商標的取得必須經過規定程序才能取得,這樣其他公司不能侵犯該公司已登記的商標。商標受法律的保護,註冊者有專用權。在中國有“註冊商標”與“未註冊商標”之區別。註冊商標是在政府有關部門註冊後受法律保護的商標,未註冊商標則不受商標法律的保護。

精選律師 · 講解實例

意思與表示不一致的若干情況



  1、虛假表示。

虛假表示又稱真實保留,指行為人把真實意思保留心中,所做出的表示行為並不反映真實意思,是一種自知並非真實的意思表示。

通識認為虛假表示原則上有效,表意人應受該表示的約束,但相對人明知表意人的表示與意思不一致的,該表意行為無效。


  2、偽裝表示。

偽裝表示是指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不表示內心真實的意思表示。如債務人為逃避債務與友人通謀製造假債權或虛偽讓與財產。

通識認為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所為的意思表示原則上無效,但為保護交易安全,不得以其無效對抗善意第三人。例如甲將財產虛假讓與乙,而乙又將該財產賣給丙。而丙又為善意,丙就可以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


  3、隱藏行為。

隱藏行為是指表意人為虛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為發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例如甲欲贈乙一萬元,恐家人反對,就偽書一萬元的買賣合同。買賣是虛,贈與是實。

通識認為,隱藏行為中的虛假意思表示無效,隱藏的真實表示是否有效,應以相關法律來確定。


  4、錯誤。

錯誤是指表意人為表意時,因認識不正確或久缺認識,以致內心的真實意思與外部的表現行為不一致。(重大誤解)

包括表示行為錯誤,對行為性質、物的性質、當事人資格等發生錯誤認識等。

錯誤與偽裝表示和虛假表示在意思行為上都是不真實的,但錯誤不是故意的,而後者則是有意為之。

通識認為,意思表示的內容有錯誤或表意人若知其真情限性不為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可將其意思表示撤銷。


  5、誤傳。

誤傳是指由於傳達人或傳遞機關的錯誤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發生錯誤。法律教育網

《民通意見》第77條規定:意思表示由第三人義務傳達,而第三人由於過失轉達錯誤或沒有轉達,造成他人損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達人負賠償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我們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尤其要求當事人要意思表示一致,否則的話簽訂出來的合同最終就有可能被認定為無效或可撤銷的合同,這對當事人來講顯然是不利的。但就意思表示一致什麼意思來看,也就是要求行為人作出的行為要與其意願是一致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