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離婚小孩撫養權撫養費糾紛案例及法院支持要點

來源:法律科普站 1.05W

  撫養糾紛是指父母雙方因子女撫養問題產生矛盾而引發的案件,一般包括撫養關係糾紛和撫養費糾紛兩種類型。該類案件涉及人身關係、財產關係等多重關係交織,因此不僅要審查涉案家庭過去或現時的事實因素,還要在審查法定因素後綜合考量諸多酌定因素,以確保在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前提下,平衡父母與子女的利益。現結合典型案例,對此類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進行梳理、提煉和總結。

上海離婚小孩撫養權撫養費糾紛案例及法院支持要點

  一、典型案例
  案例一:涉及子女意見的採納
  李某、姚某系法籍華人,兩人婚後生育李甲、李乙。李某、姚某離婚時約定兩子由雙方共同撫養。後姚某在我國法院起訴,要求單獨直接撫養李甲、李乙。李甲、李乙均年滿10週歲。一審法院徵詢李甲、李乙的意見,兩人均表示不願隨李某生活,要求隨姚某共同生活。一審法院遂判決支持姚某的訴訟請求。李某以李甲、李乙的上述意見並非真實意思為由上訴。二審庭審中,李甲、李乙用中文再次向法庭表達要求隨姚某共同生活的意願,且當場書寫中、法雙文的書面意見。
  案例二: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保護
  顧某與朱某婚後生育朱甲、朱乙。離婚訴訟中,朱某主張朱甲、朱乙均隨其共同生活,顧某則主張朱乙隨朱某共同生活、朱甲隨顧某共同生活。一審法院認為,朱乙尚不滿一週歲,隨母親朱某共同生活更為妥當;雙方已確定朱乙隨朱某共同生活,則朱甲隨顧某共同生活也合乎法律和情理。一審法院判決朱甲隨顧某共同生活,朱乙隨朱某共同生活。朱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案例三:涉及直接撫養人的確定
  王某、姜某婚後生育王甲。雙方離婚時協議約定王甲隨王某共同生活。姜某再婚後育有一子;王某再婚後未生育子女。後經法院調解,王某與姜某達成協議,約定王甲改隨姜某共同生活,王某每月支付撫養費1500元至王甲成年。現姜某起訴要求王甲由王某直接撫養,稱其與現任丈夫依靠低保金度日且患有多種疾病,無力撫養王甲。
  案例四:涉及子女撫養費的確定
  陳某、姬某婚後生育陳甲。雙方離婚時法院判決陳甲(時年3週歲)隨姬某共同生活,陳某自2004年起按月支付陳甲撫養費300元。陳某當時月收入1200元。2013年至2017年,陳某的年收入分別為39萬元、47萬元、54萬元、64萬元、54萬元。2004年9月至2014年8月間,陳甲支出義務教育費用若干,另於2013年支出補習費用1.6萬元。現陳甲起訴要求陳某每月支付撫養費1500元且需補付每月1000元的撫養費及補課費。
  二、撫養糾紛類案件的審理難點
  父母離異無疑是對子女穩定生活與健康成長環境的破壞。處理此類糾紛不僅應考慮如何將父母離異對子女的傷害降到最低,充分保障子女健康成長。實踐中,由於父母雙方撫養條件有別、子女需求迥異等因素,如何在情理法之間仔細拿捏、精準權衡,最終作出最優化的裁決,存在諸多難點。
  (一)子女最大利益界定難
  根據法律規定,對於子女直接撫養權的歸屬,法院應當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發展、保障子女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個人條件、對子女的責任感、子女與父母的感情、子女自身情況以及子女意願等因素綜合考量。在對父母雙方的撫養條件進行對比時,由於沒有統一的裁判標準,也難以進行量化對照,加上撫養條件優劣的個人化感受、子女的個性化需求也有差異,因此很難直接判斷優劣。特別是當父母雙方的精神撫養條件和物質撫養條件存在互補或者對等時,則更難直接確定哪一方更有利於子女成長。其中精神撫養條件只能主觀性判斷,對法官的社會調查水平、社會經驗豐富程度、分析判斷能力等提出很高要求。尤其是需要在有限的條件下,對子女未來最大利益作出理性裁酌,可謂責任重大、難度頗高。
  (二)子女意見審查認定難
  最高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5條規定,父母雙方對十週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者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民法典》第1084條第3款規定,子女已滿八週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因此,《民法典》實施後聽取子女意見的年齡應調整為八週歲以上。在審判實踐中,聽取子女意見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便於法院確定直接撫養人,但也容易導致家庭矛盾激化,給子女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基於此,子女可能不敢或者不能表達真實意思,由此導致子女意見的真實性難以認定。尤其《民法典》對子女意見從“考慮”調整為“尊重”的前提下,當子女意見與其他撫養條件發生衝突時,在實踐如何妥當處理成為審理此類案件的難點之一。
  (三)撫養費數額確定難
  子女撫養費一般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生活水平確定。父母的負擔能力一般體現為固定收入,通常做法是將社保繳費的基數作為固定收入的主要參考依據。然而,隨着收入構成的多元化,知識產權的收益、投資收益等非固定收入都可能成為主要收入,且存在隱性收入統計困難的問題,導致較難核查和認定收入的高低。不同年齡未成年人的需求也無統一標準,不同的家庭條件、成長經歷、培養方式等都將影響子女的實際需求。同時,子女經常居住地的生活水平也處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對於撫養費的數額和支付方式,法院需要綜合多重因素進行考量。通常而言,子女撫養費由直接撫養人代管,因此在確定撫養費時還要考慮父母雙方的利益平衡問題。
  三、撫養類糾紛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
  撫養糾紛類案件的審理應查明案件的基本事實,並以未成年人最大利益與衡平各方利益為主要原則。判定未成年人撫養權的歸屬與變更時,以年齡為區分,分別釐定不滿兩週歲、兩週歲以上但不滿八週歲、八週歲以上的法定因素,進而作出初步框定,並在認真權衡酌定因素後進行校準。當子女撫養的法定規則與酌定因素存在衝突時,應當以法定規則為先,同時兼顧未成年人利益。確定與變更撫養費數額時,需要因應客觀情況變化,在子女需要、父母雙方負擔能力與當地實際生活水平等考量因素之間進行均衡調整。審理此類案件時,法院應當確保子女健康成長有支撐、父母履行撫養義務有限度、家庭倫理伸張有力度,爭取多維裁判效果的實現。
  (一)裁判的基本原則
  1、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審理時應重點考慮子女發展的需要,以子女利益為首要判斷因素,而非父母的願望、社會的習慣做法或者其他因素。即使父母雙方達成協議,但是確實對子女不利的,法院也不應准許。審查包含兩方面要點:一是在充分考慮子女年齡和智力因素的情況下,子女在何處居住、與誰居住,應以能為子女提供符合其意願、能被接納的生活環境(家庭、居住社區等)為首要審查因素。二是關注誰能為子女提供一個充滿關愛、鼓勵,提供良好教育環境以及具備必要經濟收入的家庭,以便能夠滿足其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自我實現的需要,並有助於促進其智識正常增長、健康道德塑成和社會適應能力增進。
  2、各方利益衡平原則。在對各種利益衝突進行衡量時,需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在遵循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的同時,注意平衡父母的負擔能力以及子女成長需要的權益。裁判尺度一般在規定給付比例中調整,但對於特殊情況也不應拘泥此限,應按實際情況酌情處理,使父母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利益得以平衡。
  (二)基本案情的查明
  審理撫養類案件,應通過聽取雙方當事人的陳述、證人證言,核查相關資料等方式查明以下基本事實:
  1、有關子女的情況。包括子女的性別、年齡、就學、隨誰生活等基本情況。對於日常生活費用,可以要求雙方提供相應的單據予以證明,必要時也可通過詢問子女對其生活狀態進行核實。當子女年滿八週歲時,對於隨誰生活應當詢問子女的意見。
  2、有關父母的情況。通過了解離婚父母有無再婚以及現家庭成員、住房情況、工作情況等,可以衡量其是否能夠提供適宜子女成長的外部生活環境。此外還需要了解父母的撫養願意、自身是否存在不良習慣或不宜撫養子女的疾病,確保父母自身對子女成長沒有不利影響。
  (三)直接撫養權的確定或變更
  1、認定直接撫養人的一般規則
  在確定子女直接撫養人時,法律規定不同年齡段子女隨哪一方生活的基本規則。
  (1)不滿兩週歲的子女
  《民法典》第1084條第3款明確規定,離婚後,不滿兩週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如此規定是考慮到女性在撫養嬰幼兒方面與生俱來的耐心、細心、温柔等性格優勢,以及嬰幼兒子女對母親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但不滿兩週歲的子女直接撫養權歸於母方也並非絕對,根據《撫養問題若干意見》第1條,母方存在以下三種情形的,子女可以隨父方生活:一是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二是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三是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如母方因工作、學習等原因,或者有吸毒、賭博、賣淫等惡習確實無法妥善照顧子女。
  (2)兩週歲以上但不滿八週歲的子女
  已滿兩週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子女的原則判決。如子女在父母離婚後一直隨一方生活,一般不宜變更,應維持子女穩定的生活環境。根據《撫養問題若干意見》第3條規定,對於兩週歲以上的子女,父方或者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的,有四種情形可以優先考慮。實踐中需要關注的是,在父方或者母方直接撫養子女條件基本相同的情形下,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的,如果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要求並且有能力幫助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確定子女直接撫養權歸屬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3)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
  子女已滿八週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在子女真實表達自己意願時,這種意願作為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重要考量因素予以採納。八週歲以上的子女能夠感知父母與自己情感上的親疏遠近,對於父母的脾氣性格、道德品質、經濟狀況已經有一定的感受;對於父母離婚後自己與誰生活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愛、獲得相對穩定的生活與教育環境,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並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對自己由誰撫養具有發言權,在確定撫養權歸屬時,應當徵求並尊重子女的意見。然而,若有確切證據證明子女的選擇明顯不利於其成長的,法院可以從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的目的出發,作出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裁判。
  關於子女意見的審查方式。子女意見往往因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或受到父母雙方的壓力,難以體現真實意思。因此在聽取子女意見時,法院應通過單獨做筆錄的方式進行詢問。首先,要創造條件、營造環境消除子女的顧慮,避免其因為擔憂、恐懼而表意不真實。有條件的可由執業心理諮詢師配合,一同或者單獨進行心理干預並形成報告,作為裁判的參考性依據。其次,在聽取子女意見後,應二次詢問其最終意見。允許子女意見反覆,但需保證意見的確定性和真實性。最後,可以要求有書寫能力的子女通過自行書寫的方式將其意見固定化。若子女意見前後矛盾、存在反覆或有難言之隱時,可視為子女的意見表達受到干擾,應當結合其他證據確定其真實意思。
  如案例一中,李甲、李乙均對其父親李某懷有恐懼心理,不願意單獨與李某交談。為確保李甲、李乙表達出真實意思,二審法院單獨與李甲、李乙談話。由於李甲、李乙為外籍人士,二審法官還要求二人用中法雙文當場書寫意見,由此確定李甲、李乙願意隨姚某共同生活系真實意思表示。
  關於子女意見與優先撫養條件衝突的處理方式。當子女意見與其他優先撫養條件產生衝突時,需要查明父方、母方列明的優先條件是屬於父母本位(如一方無生育能力、無其他子女等),還是屬於子女本位(如生活環境改變、生活水平降低、父母品行不良等)。如系父母本位的優先撫養條件,則不能高於子女本位的撫養條件;如屬子女本位撫養條件,則需要對子女選擇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於其身心健康發展等方面進行考慮並加以分析判斷。
  2、綜合考量的酌定因素
  在具體個案中,還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結合酌定因素予以判定。當子女撫養的法定規則與酌定因素存在衝突時,應當以法定規則為先,同時兼顧未成年人利益作出最終決定。
  (1)父母品行。撫養子女不僅限於提供應有的物質生活保障,父母自身的言傳身教、以身垂範對於子女的心理健康發展及性格養成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對父母的品行特徵進行考察,對存在不良品行、不良嗜好的一方(如實施家庭暴力、吸食毒品、賭博成性),進行考察時應更為慎重。
  (2)撫養意願以及與子女親厚程度。需要考察父母一方有無撫養子女的意願以及懇切程度,是否與子女長期共同生活並照料子女,是否與子女關係融洽,在情感上子女更為信賴哪一方等。上述因素需要通過詢問雙方當事人及其子女予以核實,必要時法院可以通過相關社會機構進行家事調查後確定。實踐中,還存在父母為財產利益而爭奪子女的情況,對此更需結合關聯案件進行仔細甄別、一體審視,儘量做到統盤協調處理。
  (3)撫養能力。撫養子女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既包括物質方面的撫養,如有穩定的收入、固定的居所等子女成長所需的物質保障;還包括精神撫養的能力,如有無教育子女的能力、陪伴子女的時間等。在判斷父母撫養能力時,要結合雙方的經濟收入、居住條件以及各自受教育程度,是否具有教育子女、督促子女學習的能力和時間等因素綜合考察,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從動態的、合理預期的、謀長遠的角度去考察父母的撫養能力。
  (4)穩定的生活成長環境。未成年人的心理相對脆弱,熟悉、穩定的生活環境可以給予未成年人更多安全感,對其健康成長十分必要。因此,在確定直接撫養人時,還要考察各自家庭背景情況,並儘量維持子女原有已經適應的生活環境,以防因生活以及教育環境的突然變化給子女帶來不利影響。
  (5)子女的人數。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逐步放開,二孩家庭越來越多。從子女的角度來看,多個子女相伴成長更有利於其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對於二孩撫養權的歸屬,不能機械適用獨生子女政策出台前男女雙方一人撫養一孩的慣例,應當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尊重未成年人相伴成長的預期和意願,保障未成年人利益,綜合確定子女撫養權的歸屬。
  如案例二中,朱乙在案件審理時未滿一歲,一般應隨母親共同生活;朱甲為四歲女童,就讀於幼兒園中班,貿然改變其長期隨母親、弟弟共同生活的現狀和穩定的學習與成長環境,極易造成其心理上的強烈衝擊。法院在充分調查兩子女的學習、生活情況,考量朱甲的年齡、性別、成長經歷及當事人雙方的家庭狀況、居住條件、工作收入及工作自由度等情況後,認為由朱某撫養朱甲、朱乙更為適宜,符合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則。因此,二審法院突破“一方撫養一個”的慣例,依法改判朱甲、朱乙均隨朱某共同生活。
  3、子女撫養權變更的認定要點
  如父母一方要求變更撫養關係,且有下列情形的,應當予以支持:(1)與子女共同生活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2)與子女共同生活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者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3)八週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願意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
  如案例三中,姜某患有多種疾病,身體狀況不佳,家庭收入微薄,且再婚後又育有子女,難以撫養多名子女。同時,王甲願意隨王某共同生活。王某再婚後未育有子女,且身體狀況良好,其撫養條件優於姜某,王甲隨王某生活能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因此,法院在綜合考量後支持了姜某的訴請。
  (四)撫養費的確定
  在處理涉及子女撫養費問題時,應以滿足子女生活和教育需要為着眼點,以離婚父母自願協商為首選,貫徹合理分擔的原則。對於父母有固定收入的,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20%-30%的比例給付。當然,實踐中不能“一刀切”,應當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再結合個案情況,在遵照基本法律規定前提下予以處理。
  1、撫養費數額的考量因素
  (1)子女的實際需要
  子女的實際需要,是指子女在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包括基本的生活需求、適當的教育需求以及必須的醫療需求等。對於子女來説,這種實際需要是其成長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上述“三費”具體是指基本性的生活支出、公立教育機構按規定收取的費用、一般疾病的醫療費支出。對於額外的教育費等支出,例如私立學校的教育費、校外補課費、興趣愛好培訓費等,除特殊成長階段的必要性支出原則上予以支持外,其他部分僅可部分支持,但撫養義務人協商一致、同意共同承擔的除外。在按期支付的固定撫養費之外產生大額子女撫養費如大病醫療費用等,可事先約定或專項主張。
  (2)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
  父母的負擔能力,是指父母收入範圍內支付子女撫養費的承受能力。對於父母有固定收入的,可按其月總收入的比例給付;無固定收入的,撫養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實踐中,對於“月總收入”應作寬泛解釋,不單包括工資總額、加班費、獎金等,還涵蓋房屋租金、股票分紅、理財產品收益等。另外,在確定撫養費時,要能保證父母在支付子女撫養費後剩餘的收入能夠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且不至於影響其承擔其他的法定義務,如對老人的贍養、對他人的撫養或扶養等義務。
  (3)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
  當地實際生活水平,應理解為子女長期生活居住地普通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可參照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等指標予以認定。如果子女長期生活居住地發生變化,或者子女生活的環境雖未變化,但是隨着社會發展,長期生活居住地的平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則該標準亦需根據子女實際生活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相應調整。
  以上三要素的關係為:撫養費的數額以滿足子女實際需要為大前提,在父母負擔能力較高的情況下,撫養費數額可以高於維持當地實際生活水平所需的費用,子女的實際需要可以不限於僅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具體數額還可以根據子女不同年齡、不同學習階段的需求來確認。從父母的支付能力、子女的實際需求加以平衡考量,支付撫養費的一方收入較高的,撫養費比例可以適當降低;收入較低的,撫養費比例可以適當提高;若雙方支付能力均較弱,則以保證子女獲得必要的撫養費以滿足基本生活和教育支出所需為準。
  如案例四中,法院認為陳某自2004年至起訴時每月仍支付300元的撫養費顯然不能滿足陳甲的生活實際需要,也低於當地最低生活水平,而陳某的收入較高有負擔能力。陳甲訴請要求對撫養費數額進行調整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支持。然而簡單套用收入的20%-30%比例又遠超實際需求,故對支付比例適當調整。此外,補習費不屬於法定撫養費的範圍且未與陳某協商,因此只對補習費酌情予以部分支持。
  2、情勢變更對撫養費變更的影響
  通過協議或者判決確定撫養費後,並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撫養費的合理要求。原定撫養費數額不足以維持當地實際生活水平,法院原先判決或者協議約定的撫養費基礎已不存在或者發生很大改變的,子女可以根據新的標準要求增加撫養費。子女要求父母增加撫養費的,應當查明如下事實:(1)原定數額不足以維持當地實際生活水平,或者子女需求超過原定數額,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的;(2)父或母有負擔能力。
  實踐中,當父母一方能證明本人生活境遇發生重大變化而嚴重影響給付能力或無實際給付能力時,法院對於減免撫養費的請求可以支持。存在以下情形的可以適當減免:(1)給付方收入明顯減少,雖經過努力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2)給付方長期患病或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經濟來源,確實無力按原定數額給付,而直接撫養一方又有能力;(3)一方處於服刑期間失去經濟來源無力給付的。需要注意的是,當父方或母方請求減少撫養費後,一旦恢復撫養能力,子女仍有權要求恢復至原定撫養份額,甚至要求增加撫養費。
  3、撫養費的支付方式
  撫養費的給付方式以定期給付為原則,一次性給付為例外,且應計算至子女十八週歲止。成年子女不能獨立生活的,父母仍應支付成年子女必要的撫養費,如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讀、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父母自願延長給付期限的應予支持。對於一次性給付適用的情形,實踐中一般需綜合考量非直接撫養方的經濟負擔能力、子女的成長需要和物價變動等因素。若父母長期在異地生活的,有條件的以一次性給付為宜,避免子女難以定期獲得撫養費而出現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情況發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