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買房存在的風險有哪些

來源:法律科普站 2.63W

借名買房存在的風險有哪些

通常借名買房都是出現在一些限購的城市中,為了能夠多購買到一套房產,有的人就與有資格買房的人協商約定,借用對方的名字來購房,這樣做雖然確實可以買到房產,但也會存在相應的風險。那麼借名買房存在的風險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本站小編來告訴你吧。

一、借名買房存在的風險有哪些

1、如果登記購房人反悔,出資人不能證明雙方之間的委託代理關係和支付購房款的事實,要想取得房屋產權或收回購房款都很困難;

2、如果登記購房人有對外債務,債權人可以要求法院查封並拍賣該房產;

3、如果名義產權人意外死亡,該房屋可能會因為繼承關係而被其他人繼承;

4、如果銀行最後查實實際購房人與借款人不是同一個人,銀行也可以依據貸款合同的有關規定,要求提前解除貸款合同。

在這些情況下,出資人很難得到房屋,而可能只有要求返還房價款、違約金,不能要求繼續履行合同、取得房產。而且,即使登記產權人不存在任何違約及有違誠信的行為,那麼將登記產權人名下的房屋轉移登記到真正的產權人名下也要負擔相應的税費。

二、借名買房合同的效力問題

在借名買房的背後,實際出資人會與登記購房人簽訂相應的房屋買賣合同,以保證自己能夠取得所購買的房屋,該合同的有效性對實際出資人是否能夠取得房屋或者最大化的保護自身的利益至關重要。對於雙方在幕後簽訂買賣合同的有效性需要具體分析。

1、借名購房一般的商品房,該買賣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合同。

意思自治是我國合同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任何人有權依據《合同法》有關委託代理方面的規定,委託他人代理為一定民事法律行為,其中當然包括代理買賣房屋。如果不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為,雙方當事人自願簽署的借名買房合同合法有效,應具有法律效力。實際出資人可以以雙方簽訂的合同,要求登記購房人將所購房屋過户到自己名下。

2、借名購買經濟適用房等特殊房屋的合同效力

對於該類合同的效力,我國不同法院有不同的認識,有的法院認為該類合同為無效合同,理由是雙方當事人,尤其是實際出資人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或國家政策的行為,屬於《合同法》中關於違反法律規定或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無效合同情形,其簽訂合同的標的是買賣某種特定的購房資格,而非房屋本身,應當認定為無效。

而有的則認為,我國《合同法》明確規定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屬無效,而關於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的相關規定不屬於法律,亦不屬於法規,從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的角度出發,該類合同不應判歸無效,合同雙方如果能夠按照規定補繳税收,合同仍應屬有效。因兩種觀點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導致法院在裁判此類案件時陷入了困境。

“借名買房”者,一定要認清楚所購房屋的性質,如果是拆遷房、安置房、經濟適用房等有政策限制交易條件的房產,那麼最好不要購買,以免一旦發生糾紛,造成最後落得房財兩空。

一般為控制當地房價,政府才會出台政策限制購買房屋,但對於一些炒房的人而言,此時就會大擦邊球,採取借名買房的方式繼續購進房產。不得不説借名買房存在的風險是比較多的,一旦產生糾紛那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有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建議最好不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購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