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詐合同的法律後果都有哪些

來源:法律科普站 3.82K

在買賣關係中,其實很容易就出現了欺詐的情況,而在這個時候雙方簽訂的合同自然也就會被認定為欺詐合同。結合我國《合同法》中的規定,一方因受欺詐而簽訂的合同是無效的。與此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那麼欺詐合同的法律後果都有哪些?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欺詐合同的法律後果都有哪些

欺詐合同的法律後果都有哪些

欺詐合同的法律後果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個方面,以買賣合同為例:

(一)買賣合同欺詐的刑事後果

買賣合同欺詐的刑事後果主要有合同詐騙罪及仿造公文、證件、印章罪。

由於買賣合同涉及金額可大可小,在生活實踐中應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一般來説,數額較大或巨大的行為才構成合同詐騙罪,應承擔刑事後果,否則只能要求詐騙方承擔行政的或民事的法律後果。如已認定構成合同詐騙罪,對其提起刑事訴訟後,受害人可一併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對被侵害的權利進行補救。

在欺詐過程中仿造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是欺詐人用以達到欺詐目的的手段行為。如欺詐人的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對其行為不再適用仿造公文、證件、印章罪與詐騙罪數罪併罰,而僅適用詐騙罪從重處罰。

(二)買賣合同欺詐的民事後果

由於欺詐的行為而訂立的買賣合同屬於無效合同,欺詐人應承擔如下民事後果。

1、可以申請撤銷。《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2、返還財產。對以虛假身份等形式進行買賣合同欺詐所得的財產,欺詐人負有返還給被欺詐人的義務。例如:欺詐所得的是實物,欺詐人已將實物出賣的,而且該實物已經不可能再追回,欺詐人則需要返還相當於原物的價款。返還範圍應包括原物及其應有孳息。

應當注意的是,由於欺詐人對欺詐所得物的佔有是非法的,所以不適用善意取得,被欺詐人可基於所有權要求佔有該物的第三人予以返還。

3、賠償損失。欺詐人因欺詐獲得被欺詐人財產,是一種侵權行為。欺詐人對因其欺詐行為給被欺詐方造成的損失應予以賠償。賠償範圍應包括直接損失及間接損失。

4、繼續履行。對於在履行過程中出現的欺詐行為,如以劣質產品冒充優質產品的行為,欺詐人並無

5、支付違約金。對於在合同已經成立並生效的情況下,欺詐發生在合同履行階段的,則被欺詐方可要求欺詐方支付違約金,包括合同約定的具有懲罰性的違約金,不以是否客觀上對被欺詐方造成損失為根據。

6、沒收財產。對欺詐行為已構成欺騙罪的,可沒收其已經取得的或約定取得的財產或孳息。

(三)買賣合同欺詐的行政後果

對買賣合同欺詐行為造成的行政後果情況大致如下:

1、對實施了買賣合同欺詐行為的行政法人,可追究主要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責任。

2、對企業法人、事業法人實施的買賣合同欺詐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對行為主體予以警告或責令停業整頓、罰款等行政處罰

3、對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實施的買賣合同欺詐行為,當不足以構成犯罪,無法追究刑事責任,但不予處理顯然失當的情況下,可對行為人予以罰款或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

此外,對在買賣合同訂立過程中玩忽職守,疏忽大意的工作人員,應視情節輕重由所在單位按內部規章制度追究行政責任。

就包括了刑事後果、民事後果以及行政後果。其中就刑事後果而言,只有在經過認定,確定欺詐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或其他犯罪的情況下,才能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