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拒執罪法院就不給執行了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1.74W

判拒執罪法院就不給執行了嗎

拒執罪的意思就是根據法院的判決證明當事人有履行義務的能力但是沒有履行義務的話就是屬於拒執罪。拒執罪在法院的判決之後如果當事人還是沒有執行義務一般都是我們需要進行申請拒執罪的執行的,法院就會對當事人進行強制執行的措施,所以法院是給執行的。

被執行人被判拒執罪後怎麼辦

人民法院判決生效以後,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履行法院判決的給付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後,被執行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處以刑罰。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不用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直接立案、判決;強制執行申請書可以到人民法院申請立案時現場填寫。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節選)

第三百一十三條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拒執罪構成要件

犯罪主體:拒不執行裁判罪是一種特殊主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四、五條的規定,有以下三種:

①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即由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規定的曾有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自然人。

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追究的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這些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造成嚴重後果,也構成本罪的主體。

③與被執行人共同實施妨礙執行和拒不執行的行為人。這種人,因其不是被執行人,而是案外人教唆被執行人或與被執行人事先通謀策劃,事後共同參與並實施了拒不執行法院裁判的行為的,應認定為共犯。

犯罪客體: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審判機關裁判和執行的權威。人民法院是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審判機關,所作出的裁判一經生效就具有強制力,負有履行義務和協助執行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執行。被執行人拒不執行,直接損害人民法院裁判和執行的嚴肅性,嚴重影響了法院裁判權威和執行權威,在破壞了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的同時;間接損害了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主觀方面:直接故意表現為行為人明知人民法院判決、裁定已經生效,必須執行,在有能力執行的情況而故意拒不執行,希望通過拒不執行的犯罪行為,使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無法得到執行,以滿足自己或單位的非法利益。

客觀方面:表現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其情節嚴重。"有能力執行"是指根據查實的證據證明,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具有實施特定行為義務的能力。

拒執罪是有個人和單位之分的,對於個人和單位的處罰規定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涉案金額在一萬以下對於個人的處罰往往是在十五日的就留,但是在超過了一萬在三十萬以下可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單位的話是可以對主要的負責人判刑並且處罰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