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維修質量糾紛調解辦法

來源:法律科普站 2.59W

汽車維修質量糾紛調解辦法

汽車維修質量糾紛調解辦法

汽車維修是汽車維護和修理的泛稱。就是對出現故障的汽車通過技術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並採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並恢復達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標準。汽車維修包括汽車大修和汽車小修,汽車大修是指用修理或更換汽車任何零部件(包括基礎件)的方法,恢復汽車的完好技術狀況和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復汽車壽命的恢復性修理。而汽車小修是指:用更換或修理個別零件的方法,保證或恢復汽車工作能力的運行性修理。

頒佈單位:交通部(已撤銷)

文       號:交通部交公路發[1998]349號

頒佈時間:1998-06-12

實施時間:1998-09-01

時 效  性:現行有效

效力級別:部門規章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維護汽車維修業的正常秩序,保障承、託修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規範汽車維護質量糾紛調解工作,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汽車維修質量管理辦法》及有關汽車維修行業管理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所屬道路運政機構依據本辦法負責糾紛調解工作。糾紛雙方所在地不在同一行政區的,由承修方所在地道路運政機構負責。

第三條 汽車維修質量糾紛調解係指在汽車維修質量保證期內或汽車維修合同約定期內,汽車維修業户與託修方因維修竣工出廠車輛的維修質量生產糾紛,雙方自願向道路運政機構申請進行的調解。

第四條 汽車維修質量糾紛(以下簡稱糾紛)調解,應堅持自願、公平的原則。道路運政機構進行調解應當公開,做到依據事實、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公開調解、公平負擔。

第二章 糾紛調解申請的受理

第五條 糾紛調解的範圍是在汽車維修質量保證期內或汽車維修合同約定期內當事人雙方所發生的爭執。在質量保證期內,託修方遇有汽車維修質量問題或者發生機件事故,應首先與承修主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協商不成,當事人各方可向當地道路運政機構申請調解。

第六條 申請調解應提供下列資料:

(一)申請調解方(當事單位或人)的名稱,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單位、地址、電話;

(二)當事人的名稱、單位、地址、電話;

(三)糾紛的詳細經過及申請調解的理由與要求的書面報告;

(四)汽車維修合同、車輛竣工出廠合格證、汽車維修費用結算憑證等其它必要的資料。

第七條 申請調解方(當事人)應如實填寫《汽車維修質量糾紛調解申請書》(附件一)。道路運政機構應在接到申請書後的五個工作日內根據本辦法第五條規定做出是否同意受理的答覆意見。

同意受理的,道路運政機構應將《汽車維修質量糾紛調解申請書》自接到申請書後十個工作日內轉送另一當事方。另一當事方同意調解的,應在自送達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就申請書所涉及的內容寫出書面答辯材料,並做好參加調解準備。另一當事方不同意調解的應及時表明態度,道路運政機構則不予受理的程序處理。

道路運政機構不受理調解的,應在自接到申請書後或另一當事人不願調解的答覆後的五個工作日內,通知申請方。

第八條 參加調解的糾紛雙方當事人均有舉證責任,並對舉證事實負責。

第九條 糾紛雙方當事人均有保護當事車輛原始狀態的義務。拆檢車輛有關部位時,當事雙方必須同時在場,一致證實拆檢情況。

第十條 託修方或駕駛操作人員認為維修質量造成車輛異常,應保護好車輛原始狀態並找承修方進行拆檢。如承修方拒絕派人或事故現場不在本地的,託修方可向車輛停駛地道路運政機構提出拆檢申請。

車輛停駛地道運政機構接到拆檢申請後,應及時組織拆檢,填寫《汽車現場拆檢記錄》(附件二)。並及時車輛現場拆檢記錄與有關證據送達承修方所在地道路運政機構。

第三章 技術分析和鑑定

第十一條 技術分析和鑑定由各級道路運政機構組織有關人員或委託有質量檢測質量檢測資格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進行。參與技術分析和鑑定工作的人員必須經道路運政機構審定並聘用。參加鑑定人員不得少於兩人。

第十二條 技術分析和鑑定人員應依據現場拆檢記錄、汽車維修原始記錄和《汽車維修合同》、車輛使用情況以及其它有關證據,分析原因,做出結論,並填寫《技術分析和鑑定意見書》(附件三)。

第十三條 技術分析和鑑定是進行糾紛調解的基本依據,出具技術分析和鑑定的部門應對所做的結論負責。

第十四條 技術分析和鑑定的費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需要做專項試驗分析鑑定的,其費用按當地物價部門規定的收費標準執行。

第四章 責任認定

第十五條 承修方不按技術標準、有關技術資料和維修操作工藝規程維修車輛或不按使用説明規定選用配件、油料所引起的質量責任由承修方負責。

承修方因裝配使用有質量問題的配件、油料或裝配使用託修方自帶配件、油料且未在維修合同中明確責任的,所引起的質量責任由承修方負責。

第十六條 承修方在進行總成大修、小修和二級維護作業時,未對所裝(拆)配件進行鑑定或雖發現相關配件質量不符合技術要求但未與託修方簽訂責任協議,在質量保證期內確因該零部件質量引起的質量事故由承修方負責。

汽車維修合同中另有約定的按合同規定的責任確定。

第十七條 因託修方違反駕駛操作規程和車輛使用、維護規定而引起的質量責任,由託修方負責。

第五章 糾紛調解

第十八條 調解員由道路運政機構專業人員擔任。調解員應熟悉業務,實事求是,公正廉潔。

調解應以公開方式進行。

第十九條 當事各方應對調解過程中出示的證據進行質證。

第二十條 調解員根據有關技術標準和資料、技術分析和鑑定意見書及當事方的陳述、質證、辯論,分析事故原因,確定糾紛雙方應負責任,調解各方應承擔的經濟損失。

第二十一條 經濟損失應由責任人按過失比例承擔。

對不能修復或沒有修復價值的零部件按車輛折舊率和市場價格計算價值。

第二十二條 經濟損失主要指直接經濟損失,包括:

(一)在質量事故中直接損失機件、燃潤料及其它車用液體、氣體、材料;

(二)返修工時費、材料費、材料管理費、輔助材料費、委外加工費、檢測費。

第二十三條 道路運政機構在調解維修質量糾紛的過程中,如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應向當事人雙方宣佈終止調解。

(一)當事人雙方對技術分析和鑑定存有異議;

(二)受條件所限,不能出具技術分析和鑑定意見書;

(三)案件已由仲裁機構或法院受理。

第二十四條 向道路運政機構申請調解的質量糾紛,當事人中途不願調解的,應向道路運政機構遞交撤消調解的書面申請,並通知對方當事人,調解隨即終止。

第二十五條 經調解達到協議的,道路運政機構應填寫《汽車維修質量糾紛調解協議書》(附件四),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共同簽字,並經道路運政機構蓋印確認,調解協議書應交當事人各持一份,道路運政機構留存一份。調解即告結束。

第二十六條 質量糾紛調解過程中拆檢、技術分析和鑑定的費用由責任方按照責任方按照責任比例承擔。

質量糾紛已經受理並在調解過程中,一方提出不願調解,應由其負擔調解過程已發生的全部費用。

第二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各方應當自動履行。達成協議後當事人反悔的或逾期不履行協議的,視為調解不成。

第二十八條 如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或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不履行協議,有關當事方可依法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十九條 調解結束後,調解員應對處理糾紛過程中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由道路運政機構歸檔。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條 摩托車、特種車輛及其它機動車輛的維修質量糾紛調解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由交通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