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

來源:法律科普站 5.46K

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

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

《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已於2017年5月12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六屆七十七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2017年8月10日公佈。本辦法共八章五十六條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頒佈單位:暫無信息

文       號:暫無信息

頒佈時間:暫無信息

實施時間:暫無信息

時 效  性:現行有效

效力級別:暫無信息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建立信用獎懲機制,規範公共信用信息的管理,推進深圳質量、標準、品牌、信譽建設,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系,根據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使用和監督管理活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羣團組織以及依據法律法規行使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在履行職務過程中依法產生或者獲取並經法定形式確認,可以用於識別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信用狀況的數據和資料。

第四條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披露、使用和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完整、準確、及時的原則,依法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信息主體的合法權益,不得泄露國家祕密,不得侵害商業祕密和個人隱私。

第五條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應當建立完善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公共信用系統”),歸集、存儲、整合本市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公共信用信息,並統一向社會披露。

各區人民政府(含新區管理機構,以下統稱“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應當按照“共建共享”原則,通過公共信用系統加強本地區、本部門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和使用。

各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應當在本單位入門網站推廣公共信用信息查詢。

第六條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統籌小組統籌協調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統籌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信用辦”),具體負責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日常工作,並指導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市公共信用機構開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第七條 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負責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交換、共享,以及公共信用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

市公共信用機構負責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披露和應用及全市公共信用系統的業務管理,承擔公共信用信息以外的必要的信用信息採集、分析和應用,協助研究擬定我市公共信用信息業務標準及公共信用建設相關政策規定。

第八條信息提供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按照本市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以下簡稱“信用目錄”)向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報送相關信息,並依法做好信息的記錄、維護、異議處理及信息安全等工作。

信息提供單位可以對公共信用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二章 信用目錄

第九條 公共信用信息根據信用目錄進行歸集。

信用目錄實行動態管理,由市信用辦定期會同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市公共信用機構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信用標準編制並公佈實施。

第十條 信用目錄應當包括公共信用信息的識別標識碼、具體數據項、數據格式、數據源、公開屬性和披露期限等內容。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其信用記錄的識別標識碼,個人身份證件號碼是自然人信用記錄的識別標識碼。

在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過渡期內,沒有賦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法人和其他組織以組織機構代碼作為識別標識碼。

第十一條 法人和其他組織信用目錄包括下列類別:

(一)基本信息:包括登記許可、資質資格及與身份有關的其他信息;

(二)監管信息:包括行政處罰或者處分、行政強制、欠繳税款、欠繳公積金、欠繳社會保險費、勞動監察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監管信息;

(三)涉訴涉裁信息:包括髮生法律效力的司法判決、裁定、決定,勞動爭議仲裁裁決;

(四)其他信息:包括依法保留的中央和各省市評比、達標、表彰等獎勵信息,信用承諾情況,補繳税款、公積金、社會保險費等信用修復信息,以及反映信息主體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

第十二條 自然人信用目錄包括下列類別:

(一)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就業狀況、資質資格及與身份有關的其他信息;

(二)監管信息:包括行政處罰或者處分、行政強制、欠繳税款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監管信息;

(三)涉訴涉裁信息:包括髮生法律效力的司法判決、裁定、決定,勞動爭議仲裁裁決;

(四)其他信息:包括依法保留的中央和各省市評比、達標、表彰等獎勵信息,補繳税款等信用修復信息,以及反映信息主體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

第十三條 信用目錄不得包括個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收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信用目錄不得包括個人的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保險、不動產信息和納税數額信息。但是,明確告知信息主體提供該信息可能產生不利後果,並取得其書面同意歸集的除外。

第三章 信息歸集

第十四條 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應當按照信用目錄歸集信息提供單位的公共信用信息。

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應當將歸集的公共信用信息完整、準確、及時、便利地共享給市公共信用機構。

第十五條 信息提供單位應當實時向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報送信用信息。

不具備實時報送條件的,信息提供單位應當自信息生成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通過其他有效方式向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報送。

信息提供單位提供的信息依法變更或者撤銷的,應當按照本條前兩款規定的時限報送變化或者撤銷的信息。

第十六條 信息提供單位對其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不得隱匿、虛構、篡改。

信息提供單位所提供的信息直接來源於信息主體申報且未經修改的,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由信息主體負責。

第十七條 信息提供單位向公共信用系統提供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的,應當以書面或者數據電文形式告知信息主體本人,但依法公開的信息除外。

第四章 信息披露

第十八條 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制定並公佈服務規範,按照統一格式向社會披露公共信用信息。

第十九條公共信用信息分為直接查詢信息和授權查詢信息。直接查詢信息是指信息提供單位已經依法通過政府公報、廣播電視、報刊雜誌、互聯網、新聞發佈會等形式發佈或者依法應當主動公開的信息。

直接查詢信息以外的信息屬於授權查詢信息。

第二十條 對直接查詢信息,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通過官方網站、服務窗口或者其他方式向社會披露。

第二十一條對授權查詢信息,信息主體本人查詢的,應當提供有效身份證明;信息主體以外的其他人查詢的應當提供查詢人的有效身份證明和信息主體的書面授權證明。

上述證明材料經市公共信用機構核實後,在市公共信用機構服務窗口申請查詢。

第二十二條 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不斷創新披露方式,方便社會查詢。

第二十三條 市公共信用機構可以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為商業徵信機構、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提供適應其業務需求的批量查詢服務。

第二十四條 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對授權查詢公共信用信息的情況進行記錄,並自該記錄生成之日起保存5年。

查詢記錄應當包括查詢時間、查詢人信息、授權人信息、書面授權書等內容。

第二十五條 公共信用信息披露期限按照下列規定執行,但是國家、廣東省、本市另有規定的除外:

基本信息在有效期內披露;

監管信息、涉訴涉裁信息披露期限為5年,從信息首次披露之日起計算。

公共信用系統記錄的信息披露期限屆滿或者失效的,不再公開披露。

第五章 信息使用

第二十六條 公共信用信息查詢和使用應當遵循依法、合理的原則,不得以非法或者不正當手段獲取、傳播、使用公共信用信息。

第二十七條國家機關、羣團組織和法律法規授權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應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應用清單,在實施行政審批、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政府資金扶持、人員招錄、表彰獎勵、監督檢查以及其他監管服務職能時,應當查詢並使用相關主體的公共信用信息,褒揚激勵守信行為,優化行政監管安排,提供公共服務便利,依法依規加強對失信行為的行政性約束和懲戒,推進公共信用信息的綜合應用。

鼓勵組織和個人在市場交易活動中主動查詢公共信用信息,瞭解交易對象的信用情況,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第二十八條 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對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在信息披露有效期內的信息主體,應當依法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一)嚴重危害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為,包括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強制性產品認證等領域的嚴重失信行為;

(二)被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築但拒不拆除或者逾期不拆除,或者被監管部門作出其他責令改正決定但拒不改正或者逾期不改正的;

(三)違反特區技術規範等嚴重危害深圳質量和標準的行為;

(四)故意侵犯知識產權,嚴重違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行為,包括假冒專利、侵犯著作權、侵犯商標權和技術祕密等嚴重違法失信行為;

(五)嚴重違反商事登記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包括無證照經營、被吊銷營業執照或許可證、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永久性經營異常名錄的,被列入行業黑名單或者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

(六)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的行為,包括逃税騙税、惡意欠薪、非法集資、製售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廣告、嚴重破壞網絡空間傳播秩序、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等嚴重失信行為;

(七)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文件規定應當納入聯合懲戒的其他情形。

對前款所列行為負有責任的自然人,包括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股東,投資人和其他相關人員,也應當依法納入聯合懲戒對象範圍。

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不再作為聯合懲戒對象。

第二十九條 本市國家機關、羣團組織和法律法規授權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應當對聯合懲戒對象依法依規採取行政性約束和懲戒,具體措施包括:

(一)商事登記機關依法不予受理商事登記申請;

(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依法不予行政許可審批、限制資質資格;

(三)依法限制參與政府資金扶持、表彰獎勵;

(四)依法限制參與政府採購、建設工程招投標資格;

(五)依法在人員招錄等內部管理活動中進行限制;

(六)依法列入日常監督檢查重點名單;

(七)依法限制出境、限制乘坐高級交通工具、限制購買不動產及其他高消費等;

(八)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其他懲戒措施。

第三十條相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應當配合相關主體根據本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七)項規定依法採取的懲戒措施,對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嚴重失信主體實施限制出境和限制購買不動產、乘坐飛機、乘坐高等級列車和席次、旅遊度假、入住星級以上賓館及其他高消費等行為。

第三十一條 鼓勵行業協會商會按照行業標準、行規、行約等,視情節輕重對失信會員實行警告、行業內通報批評、公開譴責、不予接納、勸退等懲戒措施。

第三十二條 支持商業徵信機構採集嚴重失信行為信息,納入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

支持商業銀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定價原則,對嚴重失信主體提高貸款利率和財產保險費率,或者限制向其提供貸款、保薦、承銷、保險等服務。

第三十三條 本市國家機關、羣團組織和法律法規授權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應當分別建立本單位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清單,並報送至市信用辦彙總。

失信聯合懲戒清單應當包括懲戒對象、懲戒措施、法律依據、實施懲戒部門等內容。

第三十四條本市國家機關、羣團組織和法律法規授權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應當按照聯合懲戒清單,將公共信用系統信息查詢使用嵌入審批、監管工作流程中,並依託公共信用系統,加強失信聯合懲戒信息數據交換共享,建立失信聯合懲戒的發起與響應機制。

第三十五條 市區政府部門應當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商事主體,進行重點監督管理或者實施有針對性監督檢查。

第三十六條 鼓勵商事主體、社會組織向社會公開承諾誠實守信、合法經營。

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將商事主體、社會組織信用承諾情況進行披露。

第三十七條 市公共信用機構和信息提供單位可與商業徵信機構、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合作,依法對公共信用信息進行研究、開發和應用。

第三十八條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推動建立健全相關主體公共信用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公共信用信息的分級分類管理和合理精準應用。具體辦法由市公共信用機構牽頭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條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跨地區、跨部門的公共信用體系建設合作交流機制,加強與其他省市信用信息管理機構、港澳等境外信用信息評價機構的合作,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評價結果互認和信用獎懲聯動。

第六章 信息監管

第四十條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應當採用互聯網先進技術措施,及時維護、升級公共信用系統,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並與信息提供單位、信息查詢使用者實現互聯互通。

信息提供單位應當按規定準確、及時提供公共信用信息。

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協作機制,促進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應用準確、及時、順暢、便利。

第四十一條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應當會同市公共信用機構建立健全公共信用系統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身份認證、存取訪問控制和授權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國家計算機信息系統保護有關規定,保障公共信用系統正常運行和數據安全。

信息提供單位應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本單位的信息安全技術措施,保障信息數據安全。

第四十二條 信息提供單位通過公共信用系統提供信用信息的,應當定期自查,發現信息不完整、不準確或者不及時的,應及時更正。

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應當對更正信息的情況進行記錄。

第四十三條 市公共信用機構、電子政務資源機構應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核查機制,對公共信用信息的完整、準確、及時情況進行核查。

市公共信用機構發現信息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應當及時告知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收到市公共信用機構告知或者自我核查發現所歸集的信息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告知信息提供單位,被告知單位應當在收到通知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更正,並將結果反饋給市公共信用機構或者電子政務資源機構。

第四十四條 對披露的公共信用信息有異議的,可以向市公共信用機構提出書面異議申請,並提交相關證據。

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在收到異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進行信息比對,發現披露的信息與公共信用系統記載的信息不一致的,應當予以更正並通知異議申請人;披露的信息與公共信用系統記載的信息一致的,應當轉送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處理,並將轉送情況告知異議申請人。

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自收到轉送的異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進行信息比對,發現公共信用系統記載的信息與信息提供單位提供的信息不一致的,應當予以更正並通知異議申請人;公共信用系統記載的信息與信息提供單位提供的信息一致的,應當轉送信息提供單位處理,並將轉送情況告知異議申請人。

信息提供單位應當在收到轉送的異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進行核查,異議成立的,應當予以更正,並同時告知市公共信用機構、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和異議申請人;異議不成立的,應當書面答覆異議申請人,並同時告知市公共信用機構、電子政務資源機構。

上述時限確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應當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批准後,延長3個工作日。

第四十五條 信息主體對異議處理結果不服的,可向原異議處理單位申請複核一次。原異議處理單位應當在5個工作日之內將複核結果告知信息主體。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公共信用機構應當對該信息予以標註:

(一)異議正在處理;

(二)信息主體對異議複核結果仍有異議。

信息提供單位未按照本辦法規定時限核查異議信息並將處理結果告知市公共信用機構或者電子政務資源機構的,處理時限屆滿後應當向社會中止提供該信息的查詢。

第四十七條 市信用辦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公共信用系統的建設、運行、維護和信息歸集、披露、使用等相關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業、本系統相關工作的指導檢查。

第四十八條 市績效辦、信用辦應當會同市公共信用機構、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加強對公共信用信息提供、使用、異議處理和信用聯合激勵懲戒情況的績效考核。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市公共信用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或者行政監察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本辦法規定披露公共信用信息的;

(二)造成公共信用系統重大安全事故的;

(三)違反規定泄露、隱匿、虛構或者篡改公共信用信息的;

(四)未按規定處理異議申請的。

第五十條市電子政務資源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或者行政監察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按本辦法規定歸集公共信用信息的;

未按本辦法規定向市公共信用機構提供公共信用信息的;

(三)造成公共信用系統重大安全事故的;

(四)違反規定泄露、隱匿、虛構或者篡改公共信用信息的;

(五)未按規定處理異議申請的。

第五十一條信息提供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或者行政監察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本辦法規定報送公共信用信息的;

(二)報送信息時泄露、隱匿、虛構或者篡改公共信用信息的;

(三)造成公共信用系統重大安全事故的;

(四)未按規定處理異議申請的。

第五十二條信息查詢人或者社會信用服務機構有以下行為之一的,市公共信用機構從該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禁止其查詢授權查詢的公共信用信息;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變造信息主體授權證明獲取他人非公開信息的;

(二)泄露國家祕密、商業祕密、個人隱私的;

(三)以其他非法或者不正當手段獲取、傳播、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的。

信用服務機構有上述行為之一的,由市公共信用機構通報社會信用服務相關行業協會,已開通批量查詢權限的,由市公共信用機構予以取消。

第五十三條國家機關、羣團組織和法律法規授權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且造成不良後果的,由主管部門或者行政監察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本辦法規定,在相關活動中不查詢和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的;

(二)違反本辦法規定,不實行聯合懲戒和行政性約束的。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四條 市公共信用機構可以按照平等互助、共建共享的原則與企事業、社會團體等單位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以外的必要的信用信息採集、應用、管理機制。

第五十五條 涉密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查詢、管理按照《保密法》等法律法規執行。

第五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