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賠償金如何計算年限

來源:法律科普站 1.17W

勞動賠償金如何計算年限

一、勞動賠償金如何計算年限

一般公司需要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的,法律中規定賠償金為經濟補償金的二倍。於是首先要確定經濟補償金該給多少,這裏面就涉及到確定勞動者在公司的工作年限。而經濟補償金的年限,其實也可以説成是賠償金的年限。具體如何計算,可以參考《勞動合同法》第47條中的規定。

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佈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總之,本條“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的規定,不能理解為連續幾個合同的最後一個合同期限,原則上應連續計算。當然,隨着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用人單位利用短期勞動長期用工的現象將會減少,這主要是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兩個措施,一是連續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二是勞動合同期滿終止的,用人單位也要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根據勞動部1996年關於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計發經濟補償金有關問題的請示的覆函中規定,對於因用人單位的合併、兼併、合資、單位改變性質、法人改變名稱等原因而改變工作單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

另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前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法和原有關國家規定計算經濟補償。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後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二、哪些情況下勞動者有賠償金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並可支付賠償金:

(1)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2)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3)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4)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5)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通常要是因為用人單位具有《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情形,從而導致員工不得不辭職的話,此時員工就可以依法要求單位作出賠償金。既然賠償金是經濟補償金的二倍,那首先肯定要計算出經濟補償金。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到員工在該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長短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