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的刑法是怎樣規定的?

來源:法律科普站 2.17W
故意傷害的刑法是怎樣規定的?

刑事法律指與刑事案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當事人相關行為是否符合相關罪的立案標準,當事人應該受到怎樣的刑事處罰等等刑事辯護問題都可以在刑事法規中找到法律依據。所以瞭解基本的刑事法規還是很有必要的。

精選律師 · 講解實例

刑法是怎麼規定故意傷害的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立案標準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應當立案。故意傷害他人,只有達法定的輕傷,重傷標準時,才構成本罪,予以立案。 犯罪構成犯罪主體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能構成本罪,其中,已滿14週歲未滿16週歲的自然人有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犯罪客體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權。所謂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應注意的是,本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體權,因此,故意傷害自己的身體,不認為是犯罪。只有當自傷行為是為了損害社會利益而觸犯有關刑法規範時,才構成犯罪。例如,軍人戰時自傷,以逃避履行軍事義務的,應按刑法第434條追究刑事責任。犯罪主觀方面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康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事先對於自己的傷害行為能給被害人造成何種程度的傷害,不一定有明確的認識和追求。無論造成何種程度的結果都在其主觀犯意之內,所以,一般可按實際傷害結果來確定是故輕傷還是故意重傷。故意輕傷的犯罪還存在犯罪未遂問題。但對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例如企圖嚴重毀容,並已着手實施的行為,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實際傷害,也應按故意重傷罪(未遂)定罪量刑。在故意傷害致死情況下,行為人主觀上存在混合罪過形式,即同時具有傷害故意和致人死亡的過失,這是區別故意傷害致死同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死同過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標誌。犯罪客觀方面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一、要有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的方式,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亦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前者如拳打腳踢、刀砍槍擊、棒打石砸、火燒水燙等;後者則負有保護幼兒責任的保姆不負責任,見幼兒拿刀往身上亂仍然不管,結果幼兒將自己眼睛刺瞎的行為,就可構成本罪。既可以由自己實施又可以利用他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實施,還可以利用馴養的動物如毒蛇、狼犬等實施。既可以針對人身的外表,造成外部組織的殘缺或容貌的毀壞,又可以針人體的內部,造成內部組織、器官的破壞,妨礙其正常的功能活動。總之,無論直接由本人實施還是間接實施;無論是針對何種部位,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只要出於故意,能造成他人的人身健康傷害,即可構成本罪。二、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是非法進行的。如果某種致傷行為為法律所許,就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正當防衞造成傷害而未過當的,醫生對病人截肢病等。經被害人同意的傷害,是否合法,要做具體分析。如果被害人的同意是為達到危害社會的目的,這種同意不能排除傷害行為的非法性;如果這種同意是為有益於社會的目的、則可以排除他人傷害行為的非法性。對於具有激烈對抗性體運動項目中發生的傷害行為是否具有合法性,也應作具體分析。如果這種致傷動作本身為該項運動項目的規則所允許,這種傷害一般不能認為具有刑法上的非法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