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來源:法律科普站 6.49K

一、繼續履行

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1、也稱強制實際履行,是指違約方根據對方當事人的請求繼續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的合同責任形式。其特徵為: (1)繼續履行是一種獨立的合同責任形式,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合同履行。具體表現在:繼續履行以違約為前提;繼續履行體現了法的強制;繼續履行不依於其他責任形式。 (2)繼續履行的內容表現為按合同約定的標的履行義務,這一點與一般履行並無不同。 (3)繼續履行以對方當事人(守約方)請求為條件,法院不得徑行判決。

2、繼續履行的適用。繼續履行的適用,因債務性質不同而不同: 金錢債務:無條件適用繼續履行。金錢債務只存在遲延履行,不存在履行不能,因此,應無條件適用繼續履行的責任形式。非金錢債務:有條件適用繼續履行。對非金錢債務,原則上可以請求繼續履行,但下列情形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履行不能); (2)債務的標的不適用強制履行或者強制履行費用過高; (3)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請求履行(如季節性物品之供應)。

二、採取補救措施

作為一種獨立的合同責任形式,是指矯正合同不適當履行(質量不合同)、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體措施。

關於採取補救措施的具體方式,我國相關法律作了如下規定:

1、合同法第11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規定為: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

3、產品質量法第40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退貨。

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以合同對質量不合格的合同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而依合同法第6北條仍不能確定合同責任為前提。 2、應以標的物的性質和損失大小為依據,確定與之相適應的補救方式。 3、受害方對補救措施享有選擇權,但選定的方式應當合理。

三、賠償損失

在合同法上也稱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減少的財產或者所喪失的利益的責任形式。

1、賠償損失是最重要的合同責任形式。

2、賠償損失是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損失。

3、賠償損失是由違約方賠償受害方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首先,賠償損失是對違約所造成的損失的賠償,與違約行為無關的損失不在賠償之列。其次,賠償損失是對守約方所遭受損失的一種補償,而不是對違約行為的懲罰。 4、賠償損失責任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賠償損失的確定方式有兩種:法定損害賠償和約定損害賠償。 法定損害賠償。法定損害賠償是指由法律規定的,由違約方對受害方因違約而遭受的損失承擔的賠償責任。1、完全賠償原則。2、合理預見規則。 ①合理預見規則是限制包括現實財產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賠償總額的規則,不僅用以限制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 ②合理預見規則不適用於約定損害賠償; ③是否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可能的損失,應當根據訂立合同時的事實或者情況加以判斷。 約定損害賠償,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預先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或約定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它具有預定型、從屬性、附條件性。

四、違約金

違約金是指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時應當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量的金錢或財物。

違約金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在合同中預先約定的(合同條款之一);

2、是一方違約時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

3、是對承擔賠償責任的一種約定。

五、定金責任

所謂定金,是指合同當事人為了確保合同的履行,依照法律和合同的規定,由一方按合同標的額的一定比例預先給付對方的金錢或其他替代物。合同法第115條也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以上就是本文關於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形式有 問題的詳細分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在我國,合同是平等的主體當事人之間訂立、修改、停止履行民事權利義務的相關法律協議。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相關款項的結果,是當事人根據要求訂立的協議。對於合同的詳細訂立,應當經過雙方當事人的協商與博弈後,再進行訂立,訂立的主要內容不得與相關法律相違背。如果您還想了解其他方面的法律常識,歡迎您直接諮詢本站網站的律師獲得滿意的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