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因為一隻蚊子 - 女子把自己“打”進醫院。。。。。。

來源:法律科普站 8.42K

近日,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驚悚”體驗——女子凌晨關燈刷手機,刷的正嗨時彷彿有隻“蚊子”在自己臉上爬動。女子開燈查看,發現不是會嗡嗡作響、專叮熟人(睡熟的人)的蚊子,輕鬆的把蟲子從眼角撫開,繼續玩手機。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幾天,她的眼周開始紅腫,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隱翅蟲皮炎”。

科普丨因為一隻蚊子,女子把自己“打”進醫院......

女子將經歷上載到網上,沒想到引來了全國各地的“難兄難弟”,每個人都紛紛留言講述了自己和隱翅蟲鬥智鬥勇後落敗的慘劇,有的人疼了一個月,有的人差點毀容!

這種不起眼的小蟲子,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有這麼大的攻擊力?

隱翅蟲(rove beetle)又被稱為“影子蟲”、“青腰蟲”,為雜食性昆蟲,大部分以肉食為主,靠捕食農林害蟲為生;一部分為腐食性、糞食性的昆蟲,可以促進自然界物質的循環;另外一些以菌菇、植物的果實以及花粉等為食物,少數的種類可引起皮膚炎症。

小小的隱翅蟲是農林害蟲、害獸的重要天敵,其毒素也可入藥,並且是環保部門的一項環境評估指標。由此説來,它也不算一無是處,我們不能對它趕盡殺絕。

隱翅蟲的強酸性毒液遍佈全身,與人體皮膚接觸均易引起皮炎,但不管哪種形式哪各部位的感染,都要有一個“搓揉”的重要動作,這個動作是促成皮炎形狀多樣、受損面積大小不同的根本原因。直接接觸蟲體體液是引起隱翅蟲皮炎的主要途徑。

隱翅蟲皮炎的病程較長,病程變化為:燒灼感——灼痛——皮膚髮紅——漸至紫紅色——出現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膿泡——擴展成片或條狀膿泡——泡破、結痂——愈後受損部位皮膚留下難以消退的褐色斑痕。

那我們要怎樣才能與它和平共處,避免受傷呢?

1、在隱翅蟲大規模出現的季節,也就是每年的6月至9月間,夜晚最好不要開窗睡覺,或注意紗窗的嚴密安放;

2、發現有隱翅蟲在身上爬行時,不要用手拍打、揉搓,輕輕吹掉或用其他物品將蟲子拿掉即可;

3、若手已接觸蟲的碎片,立即用肥皂水反覆清洗,情形嚴重者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抗感染或抗過敏治療;

4、隱翅蟲有趨光性,夜晚的日光燈下是它活動最活躍的地方,大家夜晚工作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