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和犯法是一個意思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3.04W
刑事犯罪和犯法是一個意思嗎?

一、刑事犯罪和犯法是一個意思嗎?

犯法和犯罪不是一個意思。犯罪是指行為人實施了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從狹義上講,是指觸犯我國《刑法》所明文規定的行為。而犯法是一般的違法行為,只會承擔的民事或者行政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二、刑事犯罪之後多久會被判刑?

從嫌疑人被刑拘到被審判大致要經歷4個月或4個半月的時間,這只是一個平均時間,到每一個案件時則要看這個案件的複雜程度、證據是否充分、被告人是否認罪、人數是否眾多等因素,具體如下:

偵查階段: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期一般為14天,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夥作案的案件可延長至37天。

逮捕後的羈押期限一般為二個月,案件比較複雜可再延長一個月,另外遇到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或流竄作案的可申請再延長二個月,如可能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的還可再延長二個月。

審查起訴(檢察院)階段:嫌疑人被羈押的,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辦案期為1個月,案件比較複雜的為1個半月。但如出現補充偵查情況的補充偵查期為一個月,補充偵查的次數最多為2次,每次補充偵查後辦案期限從新計算。

審判階段:一審的期限普通程序一般為一個月,至遲不超過一個半月,如案件比較複雜可在二個半月內審結。簡易程序的審理期為20天。二審的審理期限為一般為一個月,至遲不超過一個半月,如案件比較複雜可在二個半月內審結。

三、犯罪構成的必備條件是什麼?

犯罪構成的必備條件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一)犯罪構成的主客觀統一性

我國《刑法》上的犯罪構成堅持主觀與客觀要件的統一性。任何犯罪都是在主觀罪過支配下實施的行為,而主觀罪過又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如果主觀罪過不通過危害行為等客觀要件表現出來,或者客觀行為不是在主觀罪過支配下實施的,均不能成立犯罪。因此犯罪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行為,缺乏犯罪的主觀要件,犯罪的客觀要件不能成立;缺乏犯罪的客觀要件,犯罪的主觀要件也不能成立。犯罪的主、客觀要件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缺一不可,形成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的有機統一體,我國《刑法》的犯罪構成直接體現並貫徹了主客觀要件相統一的定罪原則。

(二)犯罪構成的社會危害性的一致性

任何一種犯罪,都可以表現出許多事實特徵,但並非每一個事實特徵都能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有的事實可能是偵破犯罪事實的重要線索,或者認定犯罪的證據但對確定行為能否構成犯罪並不發生影響,因此不能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

實際上,犯罪的本質特徵是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構成實質上是嚴重社會危害性的構成。凡是犯罪的構成要件的事實特徵理所當然地必須反映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否則對犯罪的成立是沒有意義的。能否體現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是衡量某一事實特徵能否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的客觀標準。

(三)犯罪構成的法定性

犯罪是既具備嚴重社會危害性、又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所謂刑事違法性,即指行為符合《刑法》所規定的犯罪構成的性質。作為犯罪成立條件的犯罪構成要件,只能由法律加以規定,這是罪刑的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

我國《刑法》一般條文對一般犯罪的構成要件作了規定,結合總則與分則的規定,便能從總體上正確得出我國的犯罪構成具有法定性特徵的結論。

(四)犯罪的構成重要性:

1、它為區分罪與非罪提供了法律標準。

2、它為區分此罪與彼罪提供了法律標準。

3、它為區分一罪與數罪提供了法律依據。

4、它為區分重罪與輕罪提供了法律依據。

犯罪和犯法不是一個意思,犯罪要比犯法處罰重得多。刑事犯罪之後,一般人民法院會在四個月到四個半月的時間內進行判刑的。犯罪的構成要件主要是包括主體要件、主觀要件、客觀要件以及客觀要件等,同時還需要主客觀一致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