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既遂處罰的原則是什麼?

來源:法律科普站 2.56W

一、犯罪既遂處罰的原則是什麼?

犯罪既遂處罰的原則是什麼?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種基本形態,學界關於犯罪既遂的標準存在着爭論。在司法上,應當以“犯罪構成要件要素齊備説”作為認定犯罪既遂的標準;在立法上,則是以“犯罪目的實現刑事政策説”作為確立犯罪既遂形態的標準。犯罪既遂的處罰原則:

1、關於定罪和法條引用問題。應直接按照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條文規定的法定刑幅度處罰,罪名上不需要標明既遂犯,但在司法文書的敍述部分,應表明行為人已完成犯罪的情況。對法律條文僅直接引用分則具體犯罪條文即可。

2、注意對同種罪危害不同的既遂犯的區別對待。

3、在既遂犯同時具備其他寬嚴處罰的情節尤其是法定的寬嚴處罰情節時,要注意同時引用相關的條款。

對行為符合犯罪既遂特徵的既遂犯,我國《刑法》要求根據其所犯的罪,在考慮刑法總則一般量刑原則的指導和約束的基礎上,直接按照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條文規定的法定刑幅度處罰。

二、犯罪既遂刑事違法的相關規定

1、法定犯罪與事實犯罪的功能區分,以及法治刑法對刑事立法的要求。

法定犯罪與事實犯罪是從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兩個不同角度而對犯罪概念所作的區分。所謂法定犯罪是指已經立法者價值評判而上升為法律明文規定的犯罪;事實犯罪是指具有實質危害性但尚未進入立法者視野的行為,是待犯罪化的行為或者準犯罪。理想的法治刑法要求法定犯罪與事實犯罪相一致,這是在總體上對刑事立法的要求。體現在犯罪形態上,就是要求法律所確定的犯罪形態與行為的發展樣態相一致。

2、事實犯罪的發展狀態及其對犯罪形態確立的指導意義。

行為的發展狀態,又可以分為行為人主觀的發展狀態和行為客觀的發展狀態。在行為人而言,最佳的結果是客觀的發展狀態與主觀的發展狀態相一致。所以,立法者在確立犯罪形態時需要綜合考慮行為人主觀的希望以及行為客觀上的發展狀態,也就是説立法者那裏的犯罪既遂形態是指犯罪發展到了這樣一種狀態:它首先是行為人所追求的發展狀態;其次是行為的性質所決定的客觀上可能達致的狀態。概括而言,犯罪既遂就是行為人所追求的、行為性質所決定的發展狀態的出現。從主客觀相一致的角度出發,就是行為人的行為目的在客觀上已經實現。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犯罪既遂也是一種違法行為,不管此種行為是否給其他的民事主體造成危害,該實施犯罪行為的民事主體都會被判處有期徒刑,若是對他人的人身造成了侵害,導致其需要住院治療等,還需要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