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補償款發放到個人手裏的嗎?

來源:法律科普站 2.97W

當村民的土地被徵收,許多農民對於土地徵收方面的法律規定是不瞭解的,村委會説可以補償多少就是多少,具體有哪些可以獲得補償的,徵地補償款發放到個人還是村集體呢?一般土地補償是有三個部分,只有土地補償款是發放到村集體的,其餘兩類是發放到個人的,下面我們具體來看有哪些補償款。

徵地補償款發放到個人手裏的嗎?

一、部分徵地補償款直接發給農民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政策規定,咱們通常説的徵地補償款,其實有三部分: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這裏面,安置補助費、青苗費是直接支付給被徵地的農民,只有土地補償費是經由村集體分配的,相對容易出現爭議的也正是土地補償費。

第一項,土地補償費,計算方法是被徵收的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在農村每畝地年產值大概在2000元左右,拿最高的10倍算下來,土地補償可以得到2萬元。

第二項,安置補助費,計算方法是需要安置的人口數乘以土地年產值乘以徵收倍數,徵收倍數是4-6倍。例如,一個農民家庭被徵收的地是1畝,需要安置的是四個人,土地年產值平均每畝2000元。那麼安置補助費就是4乘以2000元乘以 最高的6倍,算下來一共是48000元。

第三項,青苗補助費,這個各省規定都不一樣,大概也都是每畝1000~3000元左右。主要還是看作物價值。

這樣算下來,一個農村四口的家庭,被徵地一畝。這一畝地能拿到的徵地補償一共大概七萬元左右。但是農民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實際徵收中各地補償標準不一樣,和當地經濟條件、土地區位等因素有關,有的只有5萬左右,而部分發達地區甚至在10萬以上。因此,補償金額有多有少是有原因的,農民朋友只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可以了。

二、農村徵地補償款,必須由村民開會投票決定,一事一議

對於土地補償費怎麼分,農民確權土地一旦被徵收後,土地補償費以不低於80%的比例支付給被徵地農户,剩餘的補償費由村民開會決定。這也是充分保證農民經濟利益的保障。

三、村裏集體土地被徵收後補償費農民能分嗎

村集體內未確權到户的土地被徵收後,包括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仍以不低於80%的比例平均分配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員,由村民開會決定。

這部分土地也就是所謂的農村集體建設性經營用地,凡是本村户口的農民均有分配資格,而不是村委會説了算。

四、土地補償費還能分給沒被徵地的村民嗎

土地補償費由村集體統一分配,具體如何分要經村民代表大會決定,但在分配時,或者是所有村民都有權平均分、然後由村裏給被徵地人另行調配土地;或者是多分配給被徵地人一些款項作為補償、而沒有被徵地的村民就少分或是不分給所徵地的土地補償費。

五、農民如何獲得更多的徵地補償款

想獲得更多徵地補償款,只能利用青苗補償費的計算方法。青苗補償費的計算跟土地的產值和地上附屬物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説,你在地裏投資建設的附屬物越昂貴、每年產出的經濟效益越高,徵地時的補償就越高。

舉例來説,普通菜地的青苗費每畝有2萬元,設有增温設施的温室大棚的補償將接近10萬元,是菜地的5倍!所以,在保證不虧本的情況下,對投資建設下的土地,在理論上是能多拿徵地補償的。

《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徵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根據上述規定,對於被徵收的土地可以獲得的賠償主要是發到個人和村集體兩塊,在村集體土地徵收賠償的問題上,需要全體討論決定。在徵地賠償中很容易引發政府機關與農民、村委會與農民之間的矛盾,瞭解賠償的標準與方式,可以有效地規避這些矛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