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狀況?

來源:法律科普站 2.37W

如何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狀況?

在大中城市,農民工的數量十分龐大,他們為城市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而現實中,他們生活面臨很多問題,包括子女教育難、醫療保障缺乏等。尤其是子女教育上面,其享受不到和城鎮居民子女一樣的待遇。那麼,如何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狀況?下面我們跟隨小編了解下相關知識。

一、如何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狀況?

1、均衡配置教育資源。要正確認識農民工也是城市財富的創造者,他們在無法享受城裏人各項公共福利的狀況下,以極低的成本為城市的企業提供了大量利潤,並創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時還在很多方面承擔各種不公平的費用。因此城市政府有責任有義務來解決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問題,這是政府對於作為納税人之一的農民工的正常的服務。政府應着力解決導致教育領域受教育權利事實上不平等的體制性問題,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所強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教育贊助費等其他不合理的收費制度,保證流動勞動力子女的受教育權利,併為其提供公平的教育環境。注重義務教育公共投資的內部效益,必須建立嚴格的教師人力資源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學校設置制度。

2、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是在以一部分農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鎮化進程的代價換取了近些年城市的快速發展。當我們看到農民工的子女大量失學,而在一部分城市卻盲目地提出教育已經現代化的口號,把大量投資用於提高城市教育的硬件設施,使城裏人的後代和農民的後代文化素質的差距日益擴大。這不僅不符合我國的現實國情,而且會拉大我國的城鄉差距,引發長期的社會矛盾。因此,應允許在城市裏專門解決農民工子女基本教育的民辦學校存在,不能以降低城市教育水準為藉口關閉這些學校,使大量農民工子女失學。對農民工子女應放寬就學准入,減少甚至取消部分入學就讀程序,暢通人員流通,尤其是加強民工子女教育引進的綠色通道,在民工子女的就學、就業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消除體制障礙,改善地區、城鄉關係,進一步放寬農民工子女來杭就讀的准入條件,切實做好教育、社會保障等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為民工在城務工減少後顧之憂。

3、消除偏見,提高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師的福利水平,加強義務教育師資隊伍管理和建設,提高義務教育水平。不必擔心農民工大量的湧入城市,會帶來城市的不安定。因為根據近些年對農民工的調查跟蹤,農民工的流動就業行為是完全理性的,並非盲目的。因為農民工也需要就業的穩定,特別是攜帶子女的農民工家庭。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和就業條件,農民工很難選擇帶着妻子兒女飽受顛沛流離。他們在家鄉還有一塊土地作為他們永久的社會保障和滿足温飽的收入條件。作為中國農民還有一個十分眷戀家園的傳統。從未來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上看,農民也應該享有這個國家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正常權利,這是憲法賦予的權利。當然這是隨着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逐步要解決的城鄉分割體制的根本矛盾,要有一個歷史過程。

二、農民工子女教育狀況存在哪些問題?

1、城鄉户籍制度的壁壘。中華人民共和國户籍登記條例第10條第2款中規定:公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記機關的准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入手續。這一規定標誌着中國以嚴格限制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為核心的户口遷移制度形成,就義務教育來説,造成了流入城市裏農村人口子女在城市中無法得到與城市學生同等的受教育權利。

2、户籍制度導致農民工子女教育的不公平。首先,户籍制度導致了教育起點的不公平,教育起點公平是教育的最直接反映,它是人們在接受教育時所最先接觸到的與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教育問題,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體制是以户籍製為基礎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模式。適齡兒童普及義務教育的工作由户口所在地負責,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也由地方政府承擔農民工子女離開農村後,沒有流入地的常住户口,往往無法享受流入地政府財政負擔的義務教育經費,就無法像流入地兒童那樣進入公立學校就讀。

綜上所述,農民工為城市建設作出了貢獻,應該受到平等的待遇。在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狀況上面,需要政府及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政府部門,要平衡教育資源,大力發展租售同權,賦予農民工子女平等教育的權利。同時,也要提高農民工學習教師的待遇,消除社會偏見,加大對農民工子女教育的資金投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