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民法典孽息應該怎麼計算?

來源:法律科普站 2.42W

一、民法典中不當得利的孳息

不當得利民法典孽息應該怎麼計算?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返還不當得利,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孽息。依債權法規定,孳息應當從不當得利產生之日起計算。

二、不當得利之債的構成要件

1、一方面取得財產上的利益

取得財產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實而增加財產總額。不當得利的成立須以一方取得財產利益為首要條件,若僅致他人損害,而自己並未獲得利益,即使負賠償責任,也不構成不當得利。此處的利益,既包括財產的積極增加。財產的積極增加,是指權利的增強或義務的消失,使財產範圍擴大,如取得所有權、知識產權、所有權上負擔的除去等;財產的消極增加,是指財產本應減少卻因一定事實而未減少所產生的利益,如本應支出的費用而沒有支出,實際上等於增加了財產。

2、他方受有損失

指因一定的事實,使他人的財產總額減少。若僅有一方獲利而無他方受損,則不能構成不當得利。此處的損失,既包括財產的減少,也包括財產的消極減少。財產的積極減少,是指現存財產的減少。財產的消極減少,是指財產本應增加而未能增加。

3、取得利益與受損失之間有因果關係

不當得利的成立,以利益和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的條件。即一方受損是他方獲利所致。至於損失與利益的範圍大小是否一致,形態是否相同,在所不問。

在返還利益時,利益小於損失的,以利益為準,利益大於損失的,以損為準。超出損失部分的利益,在扣除有關費用後,收繳國庫。

4、沒有法律上的依據

沒有法律上的依據,是指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依據。

三、不當得利返還利息是否有法律依據

1、受益人為善意的。即受益人於取得利益時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無合法的根據。於此情況下,若受損人的損失大於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即受益人返還的利益僅以現存利益為限。利益已不存在時,受益人不負返還義務。受益人受有的利益大於受損人的損失時,受益人返還的利益範圍以受損人受到的損失為準。

2、受益人惡意的。即受益人知情,受益人於受有利益時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沒有合法根據的。於此情形下,受益人應當返還其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包括利息。即使其利益不存在,也應負責返還。若受益人所得到的利益少於受損人的損失時,受益人除返還其所取得的全部實際利益外,還須就其損失與得利的差額另行賠償。

3、受益人於取得利益時是善意的而後為惡意的利益返還,範圍應以惡意開始時的利益範圍為準。

四、不當得利的孳息是否包括利息

不當得利不用支付利息。

不當得利,是指所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上的依據。不當得利應當予以返還,但因為一般取得利益時不存在主觀上的過錯,所以無需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即不用支付利息。

不當得利的利息不處理好則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導向。所以説作為不當得利的利息我們應該妥善處理,對自己的資金應盡到妥善管理,審慎核實的義務。若因自己的疏忽大意令他人取得不當收益,即使他人對資金的不當得利在主觀上存在惡意,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規定不當得利需要受益人返還獲得的利益以及產生的孽息,但孽息不包括利息,並不是説就沒有利息。是否有利息要根據案件的性質來定,而具體返還利息的範圍還要從受益人的角度來看,善意的受益人和惡意的受益人所返還的利息就有差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