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鑑定後賠償時效是多長時間

來源:法律科普站 2.91W

工傷鑑定後賠償時效是多長時間

雖然我們國家的經濟在快速發展,我們國家的GDP也已經位於世界第二,但是我們國家還是有很多地方處於非常貧困的狀態,因此有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外出謀生。也只是因為這樣,城市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工人。那麼,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近年來也在頻繁發生。因此關於工人的問題也顯得很嚴峻,比如工傷鑑定後賠償時效、對工傷傷殘鑑定不服等問題。下面,小編來給大家普及一下與此有關的問題。

一、工傷鑑定後賠償時效是多長時間?

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就賠償的爭議屬於勞動爭議,按照《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申請仲裁的時效為一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工傷職工對社會保險機構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可已通過行政複議或者行政訴訟救濟,申請行政複議的時限為60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時限為半年。

二、工傷賠償必須掌握的三大時效

【時效一】:申請工傷認定時效

當職工發生事故受到傷害後,作為用人單位也好,受傷職工也好,除了積極治療外,首先要把握好申請工傷認定的時效,這是受傷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保障的前提。這就要求用人單λ在規定的時效內辦理申報工傷的手續。如果超過時效,就很難認定了。

對於申請工傷的時效,我國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在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用人單位由於種種原因不按規定在30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在這種情況下,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也可以提請認定。上述認定主體可以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時效二】:申請勞動能力鑑定時效

職工發生傷害事故,經認定為因工受傷後,緊接着的就是要確定傷殘程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申請勞動能力鑑定。申請勞動能力鑑定的時效,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是初次申請勞動能力鑑定。

一般來説,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鑑定。如果説是在海門發生的工傷,用人單λ或個人必須向南通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申請。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

第二、是申請鑑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作出的鑑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鑑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鑑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鑑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第三、是自勞動能力鑑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後,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所在單λ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複查鑑定。

勞動能力鑑定結果,直接影響到工傷職工的待遇賠償,所以用人單λ和職工都必須把握好初鑑和復鑑的時效。

【時效三】:申請工傷待遇賠償時效

工傷認定也好,工傷等級鑑定也好,歸根結底是要進行工傷待遇賠償,確保當事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落實,不受侵害。

對於申請工傷待遇賠償從時效上來看可以分兩種。

一種是:參加工傷保險的賠償。這裏需要注意的時效與工傷認定一樣,即用人單位必須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用人單位在依法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的,在此期間發生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因此,需提醒參保的用人單位切莫小視工傷認定30日的時效。

另一種是:參加工傷保險的賠償。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因種種原因不能及時支付工傷待遇勞動爭議而引起的糾紛,其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該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小編對工傷鑑定後賠償時效等問題的一些講解。近年來,與工人有關的案件頻發,這也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國家應該加強對工人的保護,而工人自己也應該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然而,具體帶工人傷殘賠償的問題還是要結合具體的案件進行具體分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