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補償法的徵地補償計算方式

來源:法律科普站 1.6W

現今,很多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人都特別關心拆遷補償的問題,因為城市為了更好的發展,拆掉了部分規劃中地區的房屋,這些房屋的所有者會得到一定的賠償,我國也有相關的賠償標準,還有徵地補償計算公式,下面本站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徵地補償法的徵地補償計算方式

一、徵地補償計算公式

(一)土地補償費的計算標準

土地補償費=前三年平均年產值×補償倍數(6<補償倍數<10)< p="">

(二)安置補助費的計算標準

(1)(被徵用地塊需安置人數×補償倍數)>15時

總安置費=該被徵地塊前三年平均年產值×15

(2)(被徵用地塊需安置人數×補償倍數)<15時< p="">

總安置費=該被徵地塊前三年平均年產值×補償倍數×被徵地塊需安置人數

(三)地上附屬物和青苗補助費補償的計算標準=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一般按市場價格進行補償)

二、徵地補償標準

徵地補償為確保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我國農民徵地補償標準將實施動態調整、逐步提高並及時足額直接支付給農民個人。國土資源部日前就此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徵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多措並舉,推進徵地補償新標準實施,確保補償費落實到位。

《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實行徵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探索完善徵地補償款預存制度、合理分配徵地補償費。建立徵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2年至3年對徵地補償標準進行調整,逐步提高徵地補償水平。

《通知》要求採取多元安置途徑,優先進行農業安置,規範留地安置,推進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的落實。本着“誰用地,誰承擔”的原則,鼓勵各地結合徵地補償安置積極拓展社保資金渠道。被徵地農民納入新農保的,還應落實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得以新農保代替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徵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綜上所述,我國為做好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已經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和措施,保障了被拆遷户得到及時而合理的補償,如果您遇到了拆遷補償方面的糾紛,一定要到相關部門反映,或者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如果需要,可以到本站網找在線律師進行諮詢,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您提供解決方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