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徵收 - 被徵收人要去了解哪些事情?

來源:法律科普站 8.11K

隨着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遇到徵收的人也越來越多。近些年隨着國家的不斷髮展,國家的基建、舊改等項目規劃政策也在有條不紊的實施着。隨着建設的腳步,徵地拆遷也成為了建設規劃必要的一環。

面對徵收,被徵收人要去了解哪些事情?

但是有些地方打着不同的建設旗號,以低於地方補償標準規定徵收、認定房屋違建少補或不補。此外沒有國家審批文件就徵收拆遷的新聞也曾被報道過。那麼作為被徵收人,我們怎樣才能儘可能的避免上述事情的發生呢?今天昌運律師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在徵收時被徵收人一定要了解的事項。

瞭解徵收流程

在徵收工作開始後,對被徵收人而言,掌握房屋徵收的基本流程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知道大致流程,知道在徵收各階段自己都享有什麼權利,有什麼救濟方法,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其中,更好地維權。

例如,在房屋價值評估這一階段,被徵收人只有知道自己有評估機構選擇權,知道房屋評估時點,知道對評估報告有異議如何救濟,才能儘可能地保證評估價格的合理性。

又如,在收到補償決定後,被徵收人如果對補償決定有異議,就要及時啟動行政複議或者訴訟,否則就可能面臨司法強拆。

因此,被徵收人只有在瞭解徵收流程,知道自己的權利與救濟途徑的情況下,才能更加從容地應對,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瞭解徵收信息

徵收開始後,被徵收人還要多方瞭解與徵收項目相關的信息。

例如,徵收目的是什麼,根據法律規定,徵地拆遷應該是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如果徵地拆遷是為了進行商業開發等目的,則是違法的。

又如,徵收範圍是什麼,一個項目的徵收範圍是經過依法審批的,但是實踐中徵收方少批多徵的情況卻不是沒有發生過。因此被徵收人一定要明確徵收範圍到底是什麼,如果自己的房屋根本不在徵收範圍內,就無需搬遷。

保存各種證據

在徵地拆遷中,獲得合理補償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和徵收方談判,二是通過法律手段維權。

如果要通過訴訟維權,證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官司幾乎就是在“打證據”。如果想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就需要儘可能收集到徵收方違法的證據。獲得這些證據就等於獲得了談判籌碼,其往往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此,在整個徵收進程中,被徵收人都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證據。

首先,徵收開始之後,我們要將房屋周邊環境、房屋形態、房屋面積、屋內財產等情況進行清楚的記錄。其次,對於徵收決定、補償決定等政府文件也要注意拍照保存。再次,對於和徵收方之間的重要談話,最好也能進行錄音保存,作為證據收好。

瞭解房屋價格

補償款的多少是被徵收人最關心的問題,因而被徵收人必須對自己的房屋價值做到心中有譜。

但是,畢竟大多數被徵收人都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無法對房屋進行精準估價。那麼被徵收人能做的就是選取一些簡便方法,以求得出一個大致的價格估算。

通常的做法是瞭解一下當地同等地段類似房屋的平均價格,或者是看看周圍其他被徵收房屋的平均補償標準,據此來確定自己的補償是否合理。

禁住各種誘惑

實踐中,很多地方在進行徵地拆遷工作時,將“獎勵”作為補償額的主體部分,然後設置一定的簽約期限,越早簽訂補償協議,獎勵費越高,隨着簽約時間的推遲,獎勵費逐漸減少,如果不簽訂補償協議,就不能獲得“獎勵”。

這種所謂的“高額徵收獎勵”顯然與法律設立初衷並不相符,其實是一種變了味兒的“獎勵”。 

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高額的徵收獎勵”本就來源於當事人原本應得的合理補償,只是地方徵收方故意將房屋價值補償等補償額強行變為所謂的“獎勵費”,希望通過這樣給被徵收人造成一種心理壓力,迫使大家簽訂補償協議。

也就是説,所謂高額獎勵,其實原本就是屬於被徵收人的錢,只是被地方徵收方利用,作為一種徵收手段罷了。因此,面對“高額徵收獎勵”及其他誘惑,各位被徵收人一定要明白這些都是糖衣炮彈,不要輕易上當。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被徵收人要相信法律,敢於依法維權。由於徵收工作的繁複性,工作中雙方發生爭議和糾紛是極其平常的事,關鍵是被徵收人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爭取合理補償。

從昌運律師代理案件的諸多實踐經驗來看,作為在地位上處於弱勢的被徵收人,如果遇到權利受侵害、補償不合理的情況,最好的維權途徑就是求助於法律,諮詢專業的拆遷律師

實際上,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被徵收人在徵收的不同階段,都有相應的救濟途徑,被徵收人應該相信法律,依法維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