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資基數如何計算

來源:法律科普站 3.03W

一、加班工資基數如何計算

加班工資基數如何計算

關於加班工資的基數如何計算的問題。首先涉及的問題是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在實踐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往往各執一詞引發的勞動糾紛不在少數。為解決這類糾紛,有些地方還專門立法對此做出明確規定。

其實,根據《勞動法》第44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應該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標準支付加班工資,這句話可以作為加班工資的原則性規定。一般應以職工當月的應發工資為標準計算加班工資。同時,《勞動合同法》對此也有規定: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故加班工資的計發應以勞動者每月的應發工資除以21.75天為基數進行計算,有些用人單位直接以最低工資標準除以21.75天為基數計發加班費是錯誤的,畢竟絕大多數的勞動者月工資標準遠遠高於最低工資標準,在此情況下,勞動者辛苦地加班卻只能以最低工資標準計發加班工資,不難看出,用人單位在工資計發時使用雙重標準明顯違法。

二、勞動者是否加班怎麼舉證

加班,是指在規定的工作時間外繼續工作。舉證責任則是指當事人對自已提出的主張要提供證據進行證明,否則應承擔不利後果。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一般是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即誰提出請求,誰就要證明該請求的合理性,否則就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而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的舉證責任,並不完全依照民法上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而是規定了一部分舉證責任應當由用人單位來承擔。《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工資支付週期編制工資支付記錄表,並至少保存二年備查。工資支付記錄表應當主要包括用人單位名稱、勞動者姓名、支付時間以及支付項目和金額、加班工資金額、應發金額、扣除項目和金額、實發金額等事項。”

因此,在與用人單位因加班產生勞動爭議案件中,勞動者可以提請仲裁委要求用人單位提供工資表,以證明勞動者的工資內是否包括有加班費。如果有加班費,公司應當提供加班費的計算依據。實務中,勞動仲裁委或者法院也會根據案情或者依據地方規定要求單位提供相應的考勤表,因為工資的發放一般是依據考勤情況作出的,如果考勤記錄中表明勞動者存在加班,而用人單位又沒有相反的證據證明該加班無效,則應當支持勞動者的主張。

在計算應當支付的加班工資的時候,其中就少不了加班工資的基數。從《勞動法》中的規定來看,加班工資的基數往往是以勞動者每月應當發放的工資處以21.75進而確定,要是以最低工資標準來計算加班工資基數的話,那麼單位的行為就存在明顯的違法,這是需要承擔一定法律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