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第三人概念在民法裏是什麼?

來源:法律科普站 3.18W

一、善意第三人概念在民法裏是什麼?

善意第三人概念在民法裏是什麼?

善意第三人,即該第三人不知道法律關係雙方的真實情況,通常是指非法交易中,不知情的,已經辦理了登記的權利人。

無權處分他人動產或不動產的佔有人,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取得對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或不動產的佔有人,不法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這裏的第三人就是善意第三人。

二、善意第三人的產生原因

從事商品交易的當事人很難知道對方是否對其佔有的物品擁有所有權,也很難進行查證。況且在商機萬變的信息時代,在一般情況下,要求當事人對每一個交易對象的權利是否屬實加以查證,不太現實。如果受讓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轉讓該財產,而在交易完成後因出讓人的無權處分而使交易無效使其善意第三人退還所得的財產,這不僅要推翻已形成的財產關係還使當事人在交易中心存疑慮,從而造成當事人交易的不安全,法律為了避免這些不安全因素的干擾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雖然我國現行的民事基本法——《民法典》尚未確認善意取得制度,但是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卻承認善意購買者可以取得對其購買的、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的所有權。

(1)取得時效説。時效制度,以時間及時間之經過為其構成要件,而善意取得制度則與時間及時間之經過沒有聯繫,所以,時效制度與善意取得制度是兩種各自獨立的制度。

(2)權利外形説。佔有人應推定其為法律上的所有者,故受讓人有信賴之基礎。

(3)法律賦權説。善意取得是由於法律賦予佔有人處分他人所有權的權能。

(4)佔有效力説。善意取得系由於受讓人受讓佔有後,佔有之效力使然。大多數學者認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論基礎是法律上承認佔有公信力的邏輯結果,即贊成權利外形説。

綜上所述,之所以有善意的第三方這個概念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無辜的第三方的利益。當無權處理動產或不動產的第三方將該資產轉移給第三方後,不知情的第三方出於善意接受了就代表第三方對該動產或不動產有所有權。

熱門標籤